近日,在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召开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专题新闻发布会上,河南省生态环境厅要求加强监督指导,推进农业绿色转型发展,最大限度消减农业污染负荷。
会上,河南省推广了“南乐经验”。据悉,南乐县在全国率先建成县域农业面源污染源信息化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与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相结合,农废资源化利用与培育静脉循环产业相贯通,初步构建起“农头工尾”“接二连三”的县域循环经济产业链,绿色已成为该县乡村振兴战略的底色,有效推动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和谐统一,为全省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示范样板。
在试点示范引领方面,“十四五”期间,河南省生态环境厅计划以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为基础,在全省选择10个农业源污染物排放大、存在水环境质量超标风险、具备一定工作基础的县(市、区)开展试点工作,探索形成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典型模式,建立健全农业面源污染监督管理体系。
目前,河南省考虑在黄河流域的滑县、封丘,长江流域的邓州、唐河,淮河流域的开封市祥符区、新蔡、永城、潢川、郸城和海河流域的南乐县开展试点工作。2023年年底前,试点县(市、区)要基本完善农业面源污染监督体制,初步建立农业面源污染调查监测网络,探索形成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绩效评估体系;到2025年年底前,试点县(市、区)农业生产布局要进一步优化,化肥农药施用大幅消减,规模以下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水平持续提高,农业绿色发展成效明显,形成一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模式,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水和土壤环境农业面源污染负荷显著降低,为全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治理与监管路径。
一直以来,河南省种植业、养殖业点多面广,全面治理难度大。根据全国第二次农业污染源普查、环境敏感区、种植养殖业规模等基础数据,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将全省划分为30个优先治理、60个重点治理、102个一般治理三种类型县(市、区),实施差异化目标和治理措施。
同时,河南省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以黄河流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饮用水水源地、各类自然保护地、各类干流和重要支流沿线及村庄周边为重点优先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全面排查整治以上区域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废弃农用薄膜、农药包装废弃物等农业固体废物乱堆乱放、畜禽养殖废水废液和水产养殖尾水乱排情况。(记者 于思远)
责任编辑:王志远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