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聚焦河南乡村振兴,为河南乡村振兴助力!
小花生如何“长出”大产业
发布时间: 2021-10-26 00:00:00 来源:河南日报 编辑:admin 【字体: 打印

  眼下,河南秋收基本结束。作为我省第二大秋作物,近年来,花生种植结构不断调整,花生种植面积和总产均居全国第一,优质花生占比大幅提升,但产业组织化程度较低,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对此,记者走访了正阳、浚县等花生种植大县。

  产后加工短板明显

  “花生是有前景并充满希望的产业。”前不久,在正阳县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省农科院院长张新友表示。

  在大面积种植的油料作物中,花生出油率排第一,1亩花生的产油量相当于2亩油菜或者4亩大豆。当前,我国的食用植物油相对短缺,自给率为30%,而70%的食用植物油需要通过进口油料或成品油来解决,这为花生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契机。

  夏抓粮,秋抓钱。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农民愿意种花生,在大田秋作物中,花生的比较效益优势明显,对增加农民收入作用十分突出。浚县丰盛专业种植合作社负责人柳存旺介绍,花生种植虽然种子、化肥等农资投入大,但因价格保持在高位,亩均纯收入达1000元左右,效益比大豆、玉米高出不少,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很高。

  我省是全国花生生产第一大省,面积和总产分别占全国的1/4和1/3,然而,花生产后加工能力不足,与山东相比有较大差距。“我们是花生种植大省,但还不是花生强省。”不少业内专家认为,整个花生产业组织化程度低,产业链衔接不畅是主要问题。

  科技赋能全产业链

  近几年,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面对短板和不足,正阳县、浚县善堂镇等地在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南正阳、北善堂”的花生产业格局在逐渐形成。

  关于全产业链布局,张新友提到两个关键因素,一是产品质量问题,通过科技赋能和严格规范管理,保证每一个环节的产品质量,二是注意产业链上下游的利益分配。

  9月底,走在浚县善堂镇的田野上,望不到边的花生地,满目葱茏。从2018年的500亩,到如今的10万亩,浚县高油酸花生产业发展迅速。

  以丰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企业大面积流转土地,采用“公司+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发展模式,托管给种植大户或家庭农场进行管理,在省农科院“四优四化”专项的推动下,选用早熟高油酸花生豫花37号等品种,采用深耕翻、宽幅起垄种植、平衡施肥等配套技术和标准化种植模式,统一防治病虫害、机械化种植。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研究员臧秀旺说,“先起垄后播种的种植模式,旱能保墒,涝能排水,在今年连续强降雨天气中的表现非常抢眼。”

  作为全国花生第一大县,正阳花生的良种覆盖率由2015年的80%提升到95%,其中,高油酸花生种植面积50万亩,占全县花

  生种植面积的30%。正阳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高油酸花生种子繁育、生产基地。

  种得好还要卖得好。收获后的花生怎么卖?浚县善堂镇王礼村村民张凤云对记者说:“现在都是订单式种植,地里花生还没种上,收购方就确定了,而且价格比普通花生高,销路根本不用愁。”

  据了解,高油酸花生每斤高出普通花生0.5元至0.8元,亩增收益300元以上,成为全省花生主产区农民增收的新渠道和高效农业的“王牌”。

  从生产种植环节到流通环节再到加工环节、贸易环节,科技赋能让花生产业链条衔接流畅。浚县产业集聚区50万吨的花生仓储物流园已经实现了专收专储,一袋袋花生通过现代化生产线打包成袋,通过物流网络,“飞往”全国各地。

  正阳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引进鲁花、君乐宝等一批花生加工企业。其中,鲁花专用高油酸等优质花生品种,进行产业链深加工,年生产能力15万吨,并带动培育了花生天地、正花食品等本土企业,形成龙头带动品牌集中、品类齐全的加工体系。

  “标准化种植,规模化生产,产加销经营一体化推广,朝着专种专收专储专用方向努力,推动‘三链同构’协调发展,我省的花生产业未来可期。”臧秀旺说。(记者 刘晓阳 李筱晗)

责任编辑:王志远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