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聚焦河南乡村振兴,为河南乡村振兴助力!
河南省西平县:平坦大道直通农家 富民产业落地生根
发布时间: 2021-11-12 00:00:00 来源:农民日报 编辑:admin 【字体: 打印

  秋日的豫南大地,风轻云淡,硕果飘香。目之所及,一条条平坦的硬化道路直通农家,一座座养殖场里牛羊壮硕,一个个富民产业落地生根……幸福的笑脸、感恩的话语、满怀希望的心声,无不见证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给嫘祖故里河南省西平县带来的精彩巨变。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连日来,西平县委书记李全喜一次次深入到脱贫户家中,询问他们近期家庭经济收入、生活开支等情况,鼓励他们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努力拓宽收入来源,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11月1日,在西平县二郎镇万庄村脱贫户王全海家中,王全海的老伴儿韩春花再次提起李全喜前来家里慰问帮扶的场景,露出了感激之情,“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李书记!是党的好政策和李书记的帮扶,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好日子。”

  和王全海家一样,在西平县有1.6万多户已脱贫家庭稳步走上致富路。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党的扶贫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西平城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村逐渐富裕,村民生活质量稳步提升。

  2008年9月,对于农民来说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王全海家却塌了天——唯一的儿子在外地打工遭遇车祸,当场离世。老两口还没有从丧子的悲痛中转过神的时候,儿媳承受不住打击,悄然出走,至今杳无音讯。

  上有年迈的公婆,下有嗷嗷待哺的两个孙子,丈夫王全海生性木讷,还患有癫痫,不时发作,这把韩春花逼上绝境。一个女人仅凭务农的收入如何撑起这个家?一时间,韩春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2014年,王全海家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李全喜成为王全海家的帮扶责任人,对他家的帮扶事无巨细、事必躬亲。驻村帮扶队员及村干部因户施策,根据相关政策争取救助,减轻生活压力;通过小额贷款、安排岗位等,筑牢脱贫根基,老两口从生活上、精神上都发生质的改变。

  韩春花争取到县保洁员的岗位,每个月能领500元工资,王全海为县级护河员,每个月也可以领500元工资。“下雨天院子里进水了,村干部会第一个赶过来。逢年过节时,也是帮扶人给置办的年货。看病都有医保,每月1000元工资基本没花过。”韩春花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种3亩花生一年可以收入6000元,种玉米收入2000元,家里还养了鸡鸭鹅兔,到过年时也可收入2000元,编制渔网收入1000元左右,还有村里给办理的小额贷款分红每年2000元,另外,我天天捡废品,也是一笔收入,你算算,我这一年收入是多少钱,咋能花完?”韩春花说完朗声大笑。

  “吃水不忘挖井人,脱贫了一定要报党恩。”韩春花和老伴儿每天一大早,不但把自己责任区的卫生清扫干净,还主动打扫万庄村里、二黄路上的卫生。“去年疫情期间,韩春花和王全海给村里捐助500元,考虑到她家的情况,村干部把这钱退给了她。”二郎镇包村干部肖发堂说。今年,韩春花干脆直接买了500元的物资送到村委。前段时间,由于雨水较大,韩春花和王全海拉了5车泥沙,把家门口通往公路的一段路铺平,邻里看两个老人又花钱又出力的,过意不去,主动出钱想要分担一部分,但被韩春花婉拒了。“做好事心里舒服,何况这条路我也要走。”韩春花老人快人快语。

  最让韩春花欣慰的是孙子、孙女已经长大成人,且非常孝顺懂事。18岁的孙子王林坡在广州一家电子厂上班,每个月工资5000多元,还管吃管住。他每月定期给家里汇5000元,只给自己留几百元。他常对奶奶说:“一定要注意身体,不能太节约。另外,我和姐姐都已成年了,咱以后不能光靠国家、靠政府帮扶,把救助留给其他更需要的人吧。”

  “俺听孙子的话,日子靠自己奋斗才最有奔头。俺悄悄把钱给孙子攒着,这不,今年已经存了几万元。攒够了钱,就给他盖楼娶媳妇。”说这话时,韩春花满脸憧憬。

  在西平县,还有许许多多的奋斗者和王全海、韩春花夫妇一样,用勤劳实干把一分一秒的时间转化为沉甸甸的金色果实、喜滋滋的丰收场景,他们脸上绽放的笑容和多姿多彩的秋色一起铺展成了壮美的乡村振兴画卷。(记者 田春雨 范亚旭)

责任编辑:王志远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