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垣市市域面积1051平方公里,辖11镇2乡5街道,1个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人口88万,其中农村人口55万,耕地面积105.6万亩。近年来,长垣市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按照“组织统领、规划引领、改革驱动、示范带动、系统推动”的工作理念,实施“11115”工作推进体系和“369”财政激励体系,坚持厕污同步改造、垃圾收运处置、空间综合治理“三位一体”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生态环境显著改善,被确定为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激励县。
一、厕污改造一体化,重塑水清河绿新场景
坚持农村厕所革命和污水治理同谋划、同实施,从根本上提升农村水环境。建设模式差异化。35个城郊村直接并入市政管网,纳入城区污水处理厂,54个镇区覆盖村纳入18个镇区污水处理站,356个相对独立村投资20-50万元建设小型污水处理点,确保污水处理系统因村制宜分类“建起来”。筑网改厕同步化。全域推广水冲式厕所改造模式,管网建设与改厕一体设计、一体建设、一次成型。已铺设农村污水主管网2093公里,建设农村污水处理站点374个,使用无害化卫生厕所14.6万户、普及率达到91.25%,切实把管网“用起来”。运行维护规范化。各村以村规民约的形式,约定农户污水进入管网前必须建设沉淀池。引进污水处理运营公司进行常年技术指导和运营维护,生态环境分局定期巡回监测,确保水质达标排放。通过市乡村三级共同努力,真正把污水处理系统“管起来”。治理坑塘功能化。高标准整治坑塘,采取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活水保质等措施,恢复坑塘原有的蓄水储水等功能,整治坑塘794个,其中改造为游园、公园295个,切实让水生态功能“活起来”。
二、城乡保洁一体化,营造街净院美新环境
把市场化、专业化、精准化的思路贯穿始终,提高乡村环卫保洁水平,改变乡村“脏乱差”面貌。实施环境卫生保洁市场化全覆盖工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进7家保洁公司,推进城管综合执法改革,推动执法资源下沉,针对环卫公司建立以效果为主的考核标准,实现市场化、专业化保洁的全域覆盖。实施村庄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工程。按照260人一个的标准配备2.5m3垃圾箱,配备小型保洁车2600余辆、大型勾臂运输车70余辆,建设乡镇标准化垃圾中转站16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1座,配套建设餐厨垃圾处理场,实现农村垃圾“日产日清”。探索实施“三分类两处理”的农村垃圾分类工程。采取“户、村、乡”三级分类,将湿垃圾集成规模后制成酵素和有机肥;将干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并通过积分兑换方式激发群众参与积极性。目前,全市村庄垃圾减量人均0.5公斤。
三、空间治理一体化,扮靓宜居宜业新家园
通过乡村规划引领,深化以土地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农村综合改革,为村容村貌提升,提供资金支撑、空间支撑、路径支撑。提供资金支撑。开展宅基地腾退利用,实行超占面积有偿使用、分类退出,村集体通过收取宅基地有偿使用费收入6748.22万元,通过拆旧复垦指标交易获得收益3.046亿元,通过美丽产业实现经济收益1.6亿元,解决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来源问题。提供空间支撑。按照城郊融合、特色保护、集聚提升、整治改善和搬迁撤并5个类别,因村制宜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收集编制图集250套,腾退宅基地11550.81亩,建成党群文体广场456个、村史馆120个,村民大礼堂64个、四点半课堂129个、村级养老服务中心90个、停车场1226个、标准化卫生室436个等,同时建成“四园(果园、花园、菜园、游园)”2539个,变消极的闲置空间为积极的公共空间。提供路径支撑。依托土地改革培育村级集体经济,探索“基层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的三位一体治理体系,形成了以农村改革促进治理有效、以乡村美化带动产业发展的新路径,涌现出了花香云寨、生态宋庄、诗礼王庄、幸福上官、古韵大浪口等一批特色村庄,成功举办民俗文化旅游节28场。
责任编辑:席姗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