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以来,我市小麦陆续进入返青起身阶段,是加强田间管理促进苗情转化升级、搭好丰产架子的关键时期。2月18至20日,市农技站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全市83个小麦固定监测点开展小麦苗情、墒情调查,通过发放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资料和现场解答等方式,指导种粮大户和普通农户科学开展水肥管控、防病治虫等春季麦田管理,以实际行动落实部、省关于抗旱保苗和春季麦田管理有关要求,夯实南阳粮食生产基础。
一、当前苗情
目前,气温回升较快,小麦开始返青,部分已经拔节。据调查,当前我市小麦整体长势良好,苗情总体较好,一、二类苗占比82.7%,一类苗较去年和常年均有一定幅度增加。其中:一类麦田面积402.5万亩,占46.1%,亩群体87.9万头,单株分蘖5.4个(含主茎),次生根11.6条,主茎叶龄7.8片;二类田面积319.5万亩,占36.6%,亩群体71.8万头,单株分蘖4.2个(含主茎),次生根9.3条,主茎叶龄7.3片;三类麦田面积114.3万亩,占13.1%,亩群体56.1万头,单株分蘖3.2个(含主茎),次生根7.5条,主茎叶龄6.5片,旺长麦田面积36.6万亩,占4.2%,亩群体116.1万头,单株分蘖6.2个(含主茎),次生根13.0条,主茎叶龄8.5片。
二、存在问题
一是气温偏高。2021年1月1日至2月18日,我市日平均气温5.1℃,比常年偏高2.66℃;小麦群体、单株分蘖较去年增加,生育进程加快,部分田块有旺长趋势。
二是降雨较少。2021年1月1日至2月18日,全市平均降水量8.4毫米,比常年偏少62%;另据气象部门预测,未来一段时间,我市仍无明显降水天气过程,有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春旱,对春季小麦多成穗、成大穗构成影响。目前多地麦田土壤墒情已显不足,其中镇平、社旗、新野为轻旱、南召为重旱,其它县区为中旱,没有浇过水的田块旱情显现,已不能满足小麦生长需求。
三是田间病虫害基数大。冬前我市在淅川等县区已发现多个条锈病发病中心,病情重于去年同期,蚜虫、红蜘蛛、纹枯病等病虫害普遍发生,小麦生产后期病虫害防控形势严重。
四是存在低温冻害风险。我市小麦生长中后期极端天气发生的不确定性大,尤其是春季发生“倒春寒”的风险较大。
三、管理建议
根据当前我市小麦生产形势,今年春季麦田管理要以“防旱、防冻、防病虫”为重点,加强动态监测,突出防灾减灾,强化分类指导,科学运筹肥水,促弱转壮、控旺转壮、稳壮健长,构建合理群体结构,搭好丰产架子。
1、浇水补墒,促苗早发。对旱象已经显现且影响小麦正常生长发育的麦田,要抓住持续晴暖天气的有利时机给麦田及时进行小水浇灌,以改善土壤墒情,保苗稳健生长。对群体偏小、分蘖较少的三类麦田,要尽早进行追肥浇水,浇水后要适时中耕,破除板结,促弱苗早发快长。旺长麦田适当缓浇或推后浇水,防止麦苗继续旺长。
2、分类追肥,促控结合。三类弱苗麦田以促弱转壮为主,分两次进行追肥。第一次在返青期结合浇水亩追施8-10公斤尿素和适量磷酸二铵,促进春季分蘖,巩固冬前分蘖;第二次结合浇拔节水亩追施尿素5-8公斤,以提高成穗率,促进小花发育,增加穗粒数。一、二类壮苗麦田以稳壮健长为主,可推迟至拔节初期-中期再追肥和浇水,每亩追尿素10~15公斤,促进两极分化和穗花平衡发育,实现大穗多粒;旺长麦田肥水管理可推迟到拔节中后期,每亩追尿素10~15公斤,防止早衰。
3、控制旺长,防止倒伏。对旺苗麦田或有旺长趋势的麦田,春季管理要以控为主。返青起身期采取深中耕断根,抑制春季过多分蘖和麦苗继续旺长;也可在起身初期叶面喷施植物生长抑制剂进行化控,预防后期倒伏。
4、加强监测,防控病虫草害。冬前未进行化学除草的地块,要在小麦拔节前根据杂草发生情况科学选药进行化除。小麦条锈病要全面落实“带药侦查、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的预防措施,发生地块要及时喷洒三唑酮、丙环唑和戊唑醇等高效化学和生物农药进行防控。小麦返青至拔节前,对小麦纹枯病、茎基腐病等土传病害进行早期控制,并注意挑治麦蚜、麦蜘蛛,压低虫源基数。抽穗扬花期全面预防赤霉病,常发区要坚持“主动出击、见花打药”不动摇,在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进行全面喷药预防,用足药液量,施药后6小时内遇雨,雨后应及时补治;第一次防治结束后,需隔5-7天再防治1次,确保防治效果。
5、关注天气,预防冻害。 以“灾前预防、灾后减损”为目标,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强降温来临前采取浇水补墒、减小地面温度变幅,喷洒防冻剂等措施预防冻害发生。冻害发生后,要及时采取追肥、浇水,叶面喷洒芸苔素内酯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受冻麦苗小分蘖尽快生长,增加有效分蘖数,弥补损失。
责任编辑:席姗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