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聚焦河南乡村振兴,为河南乡村振兴助力!
脱贫攻坚精神:创造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发布时间: 2022-09-21 21:43:05 来源:中国妇女报 编辑:admin 【字体: 打印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是的,历史不会忘记,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

  齐心协力,中国人民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号召全党全国全社会都要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团结一心,英勇奋斗,坚决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更大的胜利。

  上下同心尽锐出战

  时代造就英雄,历史不会忘记,35年坚守太行山的“新愚公”李保国,献身教育扶贫、点燃大山女孩希望的张桂梅,用实干兑现“水过不去、拿命来铺”誓言的黄大发,回乡奉献、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的黄文秀,扎根脱贫一线、鞠躬尽瘁的黄诗燕……

  一路走来,中国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为历史增添一笔丰厚的历史财富!

  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有1800多名干部献出了宝贵生命。遍布全国各地的300多万名第一书记、驻村干部以及广大乡村干部,不仅让贫困地区变了样,更播撒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火种。

  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获得者、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汝集镇朱集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刘双燕是一名税务工作者,她回顾自己9年驻村扶贫的经历说:“我其实是和全国290多万名扶贫干部一起在努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这些同志‘肩负重任,同当地基层干部并肩战斗,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用自己的辛苦换来贫困群众的幸福,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生命,诠释了扶贫干部的担当和情怀’,扶贫干部用坚持和奋斗,践行着党员的初心使命,实现着自己当初对组织、对乡亲、对亲人的承诺,脱贫攻坚让千万贫困乡亲过上了幸福生活。”

  “在脱贫攻坚一线,无数党员干部明知条件艰苦,依然义无反顾,明知困难重重,依然奋勇向前,那是因为我们始终牢记着自己的为民初心,始终彰显的是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这也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刘双燕难忘那段岁月,已回到自己原单位工作岗位的她深情地说:“我在脱贫攻坚中历练成长,九年驻村扶贫,让我从懵懂走向成熟、从彷徨走向坚定,收获了贫困群众的认可和信赖,亲历和见证了党和国家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脱贫攻坚,让我的生命变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在脱贫攻坚中,贫困家庭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更有无数妇女成长起来,成为致富领头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从2020年到2021年,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达维镇冒水村党支部书记、四川金山玫瑰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陈望慧,接连获得荣誉。

  这位农家女蜕变成村党支部书记,成为致富带头人,荣誉实至名归,她带动小金县全县13个乡镇46个村种植玫瑰13200亩,其中贫困村31个,1200户贫困户、470户残疾人家庭增收致富。

  在以后的创业道路上,陈望慧说,自己决心一如既往初心不改,坚持产业创新发展,把小金县玫瑰产业融入乡村振兴全域旅游,打造独特的“高原玫瑰之乡”地域标志性品牌,让小金玫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带动更多群众持续增收,为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精准务实开拓创新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把精准脱贫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进行全面部署,锚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聚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如何精准扶贫,如何发挥各自系统优势,各领域都在积极探索和实践。

  2019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扶贫办公室联合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社会服务部组织北京市各大医院的医疗专家赴青海省湟中县、大通县开展医疗帮扶、“送医上门”。

  据不完全统计,仅仅三天时间,11位专家们共诊疗600多次教学查房160多次,受到当地群众热烈欢迎。其实,群众不知道,这次医疗帮扶活动是国家部委和民主党派中央优势互补、合作扶贫的有益探索,也是发挥多党合作优势共同谱写扶贫新篇章的生动实践。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现任河北省赞皇县雪芹棉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赞皇县原村土布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河北非遗原村土布纺织技艺第三代传人崔雪琴,利用自己的土布纺织手艺,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产品”和“非遗+扶贫”模式经营公司,使得原村土布产业规模越来越大,从事土布行业工作及土布产业链上的困难群众收入显著增加,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幸福生活。

  崔雪琴先后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称号。她带动共计1300名平均年龄为58岁的乡亲致富,其中90%是妇女,周边的乡亲们都竖起大拇指。她们用传统的纺车,织出原生态的土布,再加上精美的设计,品牌化的产品扬名海内外。

  精准扶贫如何做到不落一人?

  这是史无前例的精准到人,明确“帮扶谁”——八年时间,近2000万人次进村入户,开展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和信息采集工作。

  这是举世罕见的精准组织,明确“谁来帮”——25万多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县级以上单位派出驻村干部,做到户户有责任人,村村有帮扶队。

  这是实事求是的精准施策,明确“怎么帮”——根据不同致贫原因实施“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因地制宜、因人施策。这是审慎科学的精准评估,明确“如何退”——明确“时间表”,引入第三方,聚焦内生力和发展力,创新构建最严格考核评估体系,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

  就这样,通过聚焦脱贫攻坚“四大问题”——“帮扶谁”“谁来帮”“怎么帮”“如何退”,将国家扶贫资源精准“滴灌”到每家每户。攻坚克难不负人民

  滚滚长江东流水,历史是人民写就的。多年决战奋斗,一朝决胜圆梦。

  云南华坪县,金沙江畔僻处一隅的小城。来到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人,都会被一段誓词所感动——“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写下这誓言的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扶贫干部”。这位64岁的校长,扎根边疆教育一线40余年,在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推动创建了一所免费招收贫困女生的高中,至今已帮助1800多名女孩考入大学走出大山,改变了她们的人生和家庭命运。

  湖北省麻城市闫家河镇古城村村民们说,董红梅是他们在京城里的贴心人。牵头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3省36县脱贫攻坚,定点帮扶湖北红安和麻城、青海湟中和大通,是党中央交给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任务。住建部扶贫办副主任、村镇建设司副司长董红梅帮助引进资金,建项目、发展产业。她更深知,帮助当地建立一个好党支部比帮钱帮物更重要。她协调组织部直属机关单位16个党支部和贫困村结对帮扶。

  2021年2月25日,人民大会堂,董红梅走上主席台,当中央领导同志为她戴上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奖章,颁发红色证书时,她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之情,热泪盈眶,泪水里,有对自己参与战胜贫困伟大决战的自豪之情,还有对乡亲们过上更加美好日子的喜悦之情。

  董红梅深知主战场上打头阵不容易,而共产党员就是要迎难而上。

  深入贫困地区调研,了解危房落实,起草推进系列文件,探索可行性实施路径,为了让“贫困人口不住危房”,确保目标实现,董红梅深知责任重大。

  脱贫攻坚成效不是写在纸上,必须经受人民的考验。在完成危房改造扫尾工程任务基础上,董红梅带领同事大力推进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核验工作,创造性组织搭建全国住房安全有保障信息平台,开发App,推进指导各地进行逐户核验,及时查缺补漏,不让一户贫困群众住在危房中。

  “作为脱贫攻坚的亲历者、见证者,我深切感受到我们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要位置,深切感受到这一伟大事业给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带来的巨大变化。”她说。

  脱贫攻坚战以来,全国790万户、2568万贫困群众的危房得以改造。全国2341.6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同步支持1075万户农村低保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等边缘贫困群体改造危房。

  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我们将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继续在保障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上下功夫,继续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来抓,持续推动帮扶定点扶贫县经济发展和脱贫群众共同富裕。”董红梅说。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