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聚焦河南乡村振兴,为河南乡村振兴助力!
陕西富平:干“柿”业、发“羊”财 谱写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发布时间: 2022-03-21 21:10:09 来源:农民日报 编辑:admin 【字体: 打印






曹村镇正在加工柿子


到贤镇大方天玺农业标准化柿子加工区


陕西圣唐奶山羊生态养殖基地


新庄村农品文化演出

​富平,取“富庶太平”之意,地域辽阔,富饶膏腴,风景优美,自古至今都是关中名邑。近几年,陕西省富平县委、县政府发挥资源优势,带领全县人民撸起袖子干“柿”业,放眼全球发“羊”财,凝心聚力打造了“富平柿饼”和“富平羊乳”两张世界级特色名片,创造了“红”与“白”两个规模位居全国前列的特色产业。

去年以来,富平县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先后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先进县等荣誉。

走进这方土地,看富平八景、品富平柿饼、喝富平羊乳、听红色传奇……今日富平,城乡融合,产业兴旺,环境宜居,掀起了干“柿”业、发“羊”财的热潮,精神文明之花遍地盛开,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已然徐徐展开。

齐心干“柿”业 尖柿基地规模居全国前列

富平地处渭北高原,总人口82万,是陕西省第一人口大县。其自然条件优越,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雨量适宜、土地肥沃,是中国最优越的农业生态区之一,具有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

富平县有2000多年栽植柿子的历史,是闻名世界的尖柿优生区。富平尖柿是柿树中的名优品种,富含14种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其中每百克含钙量163毫克,居国内同类产品之首,被专家誉为“制饼珍品”。在日本吉野市柿子博物馆里有这样的记载:“世界上柿子的主产国为中国,柿子的优生区在富平。”

2001年8月,富平县被原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中国柿乡”称号。其独有的大尖柿品种以及传承千年的柿饼制作工艺,使富平柿饼以软、糯、香、甜又无核的特点闻名海内外。富平柿饼制作技艺因此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富平尖柿被原农业部认定为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富平柿饼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近年来,富平县坚持因地制宜,把尖柿产业作为一项支柱产业来抓,围绕“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标准化生产”目标,制定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尖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动尖柿产业健康发展。一批柿子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快速建成,富平尖柿基地进一步扩张,规模跃居全国前列。

截至目前,富平县柿子种植总面积达到36万亩,挂果面积13万亩,年产鲜柿25万吨,加工柿饼6万吨,年产值50亿元。取得SC认证的柿子加工企业达82家,建成冷库储存能力50万吨。近年来,富平柿饼不仅畅销我国大江南北,还出口到韩国、日本、俄罗斯、新加坡等国家,深受消费者青睐。在2021中国品牌价值评价榜单中,“富平柿饼”位居中国水果区域公用品牌好感度第二名,品牌价值达51.59亿元。

与此同时,富平县新型经营主体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富平永辉现代农业、天玺农业、云集柿业、华丽柿子、洋洋柿子、沐梵农业、新农人等一大批尖柿龙头企业声名鹊起;104家柿子专业合作社、1336个家庭农场你追我赶,风头正劲。

随着富平柿子品牌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其带动力也明显增强。在增加就业岗位方面,柿子产业从业人数达12万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20%,从业人员由原来的种植、加工、销售,扩展到包装、运输、技术培训、社会化服务等领域;在招商引资方面,近3年来,尖柿产业拉动固定资产投入近10亿元;在拓展市场方面,柿醋、柿冰酒、柿脯、柿干、柿糕、柿糖等柿子系列产品纷纷上市成为市场新宠,“柿子红了”“柿柿红”“阳洋柿饼”“柿饼哥”“富柿花”“合柿”等企业品牌受到消费者认可和追捧。如今,尖柿产业已成为富平县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人均纯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

富平尖柿品种纯正、规模大、分布广,特别是形成了曹村镇、庄里镇尖柿两大产业集群,从事尖柿生产加工户达1万多户,柿子晾晒棚面积逾200万平方米,柿子产品冷库34个。在庄里镇三河村,村党支部书记莫代武介绍,2017年以来,依托苏陕扶贫资金和县政府的支持,三河村尖柿种植面积达2300亩,建成投用村级柿饼加工小区一个。现在全村年产鲜柿300万斤,可加工柿饼600余吨。柿子产业已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约占人均纯收入60%以上,2020年人均纯收入19510元。

富平永辉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引进全球先进的现代化柿子加工设备,凭借多种柿饼加工核心关键技术,实现了柿子鲜果光电智能分选、全自动削皮和智能洁净烘烤脱水,保证加工包装等生产过程全程清洁无尘化。该公司年加工柿饼3000吨,产品遍布全国1000多家永辉超市。

富平县天玺柿子小镇,随着2021年10月30日“中国柿子交易中心”在此正式落地,拥有5000亩柿子标准种植园区的大方集团天玺农业趁势成立了专家工作站,培育太空柿种,构建新型特色农业研发、生产、经营体系,促进富平尖柿产业升级,并以集体入股、家庭承包、土地流转、园区务工、产业投资等多种途径,带领当地农民共同致富。

以文化赋能柿子产业,富平县先后建起柿子博物馆、柿子非遗传承馆、柿子展示馆,连续举办“富平尖柿节”,开发“中国柿乡”主题乡村旅游,打造“小柿人”“柿公主”知识产权文创产品……如今,富平柿子产业欣欣向荣,三产融合蓬勃发展,新的市场增长点正在加快形成。

“随着富平柿饼知名度不断提高,柿子文化旅游也蓬勃发展。从柿子博物馆到‘小柿人’等文旅产品,柿子文化正逐渐成为富平文化的新代言。”富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耀武表示。

同心发“羊”财 大力建设“国际羊乳之都”

富平奶山羊养殖始于1904年,羊乳加工始于1958年,品种培育始于1971年,育成于1990年。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加上干群共同努力,现在的富平已成为关中奶山羊养殖的发源地和培育基地,奶山羊的存栏量、产奶量和加工量均稳居全国首位,被称为“奶山羊之乡”,在行业内享有“中国羊乳之都”和“世界奶山羊产业发展示范区”的称号。富平奶山羊入选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录,品牌价值62.9亿元;富平羊奶粉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品牌价值80.55亿元,品牌价值双双进入全国前50名。

世界羊乳看中国,中国羊乳看陕西。在陕西省提出培育千亿级奶山羊产业的目标后,富平县紧抓机遇,出台了《全面推进奶山羊产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从种业发展、规模养殖、乳品加工、设备购置、品牌建设等8个环节,以项目补助等形式给予资金支持,全力打造300亿元级奶山羊全产业链。

截至2021年底,富平县奶山羊存栏80万只,年产羊乳21.5万吨。建成奶山羊产业示范园区4个,100只以上养殖场(小区)、家庭牧场600多个,30只以上的适度规模养殖户3000多户,建设机械化挤奶站168个。发展10万只养殖大镇2个,省级奶山羊良种繁育示范村20个。建成红星美羚、金牛、圣唐等羊乳加工企业6家,年加工乳制品能力超过10万吨,形成了集良种繁育、规模养殖、智能加工、现代流通、文旅融合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布局,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羊乳生产基地。奶山羊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00亿元,直接或间接带动4万户农户20余万人增收致富。

据介绍,富平县现有6家智能化羊乳加工企业,富平出产的婴幼儿配方羊奶粉,中老年、女士及儿童等各类配方羊奶粉,液态奶、羊奶酪、羊乳清粉、羊奶食品及羊奶日化用品等产品,不但畅销全国各地,还出口到中东、东南亚等10多个国家及地区。圣唐乳业被国际山羊协会授予“世界羊乳加工样板工厂”称号,圣唐乳业工业旅游园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两万人次。

特别令人期待的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陕西红星美羚乳业正在冲刺主板IPO上市。“红星美羚产业化二期”“金牛羊乳深加工”“圣唐乳业羊奶产品加工园”“样样祥乳业年处理10万吨液态奶”“美可高特羊乳制品技改扩建”5个羊乳深加工项目正在紧张建设。这些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全县可增加46.8万吨鲜奶的处理能力。

为打造优质奶源基地,富平县创建了“生产经营规模化、羊场建设科学化、设施设备现代化、饲养品种优良化、生产管理规范化、生产技术标准化”等健康养殖“九化”标准,着力推广“TMR饲喂、机械挤奶、自动饮水、自动消毒”等先进适用技术,全面提升标准化养殖水平。2021年全县共新建奶山羊健康养殖示范场20个,示范带动了全县规模养殖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富平县还建起奶山羊产业综合服务中心,为养殖户提供育种、饲养技术指导及随叫随到的“兽医120”服务。依托检验检测中心,建成国家级奶山羊乳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具备乳及乳制品、婴儿配方食品等6大类15个产品256项参数检验检测能力,产业发展有了科技支撑。

完善的产业链,健全的服务体系,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高层次人才和社会资本投入到奶山羊养殖行业。作为刘集镇本地人,富平县天之润奶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高良在外经商多年,2016年返乡,先后投资700多万元建起了羊场,现存栏奶山羊1000余只,运营良好。张高良说:“很看好富平奶山羊养殖前景,想为家乡奶山羊产业尽一份力。”

依托奶山羊产业,富平县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作用,建立了自主发展、托管代养、协议种草、劳务就业、扶贫资金代管、项目带动6大扶贫带贫模式,助力脱贫攻坚,累计带动2078户原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富平县奶山羊产业扶贫范例入选省农业农村厅产业扶贫推广模式。据红星美羚生态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的工作人员介绍,该园区通过“托管分红、带动就业、送羊入户、优价收奶”4种产业扶贫模式,发挥产业带动作用,已经帮助当地众多曾经的贫困户脱贫致富。

“富平有两张特色名片,一张是‘柿饼’,一张是‘羊乳’。我们这两个‘拳头’产业,就是城乡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加速器’。”富平县政府党组成员詹辉信心满满。

推行“红黄旗” 打造“中国北方最美县城”

富平县自然条件优越,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蒸蒸日上。在积极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富平县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致力于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

近年来,富平县围绕打造“中国北方最美县城”目标,不断加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提升五年行动,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严格落实“红黄旗”考核制度,夯实“四包”责任制,实行季度观摩与常态化观摩、日常督查和交叉检查、平时考核和季度考核相结合的方式,重拳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出台富平县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打造富平整治标准、形成富平经验。

从2015年开始,富平县已投入6.34亿元,从治理村庄布局“杂乱散”、环境卫生“脏乱差”入手,定规划、抓建设、建机制、强管理,建成美丽乡村核心区。目前,全县通村路硬化率达到100%,巷道硬化率达到90%以上,林木覆盖率达到32%,农村电网改造、安全饮水工程、村文化广场建设实现全覆盖,112处非正规垃圾场全部整治复垦植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90%以上,完成农村改厕9.9万户,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72%,创建“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示范村170个、省市级美丽宜居乡村33个。

“围绕‘打造中国北方最美县城’目标,我们全面推行‘红黄旗’制度,每两周开展交叉观摩,每季度组织集中观摩,邀请代表委员打分排名,召开全县落实‘红黄旗’制度观摩评比总结会,颁发‘红黄旗’,真正为先进撑脸、让落后出汗。富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正在逐步实现从‘运动战’到‘持久战’、从清脏到治乱、从政府引导到群众自觉的良好转变。”富平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主任刘建雄说。

在探索乡村建设新路径方面,富平县刘集镇大张村顺应农民期盼、尊重农民意愿,按照“腾退空宅院、集中建社区、聚力壮特色、建设幸福村”的“未来乡村”发展思路,实行整组搬迁,腾退土地240亩;推行“社区+产业+项目”模式,建成现代化奶山羊健康养殖园区、生猪养殖场等,吸纳200多名搬迁群众稳定就业;同步推进智慧农业建设和职业农民培育,实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刘集镇大张村“闲宅荒院盘活利用”典型做法获评“乡村振兴优秀案例”。

与此同时,富平县还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坚持乡村振兴既塑形、又铸魂,大力挖掘乡村传统文化,全面提高社会综合治理能力。

特别是弘扬富平红色文化,讲好红色故事,当好红色传人,加大陶土、石刻等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县级及以上文明村、文明镇占比稳步提升,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100%;红色旅游、生态休闲旅游及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文明乡风日益浓厚,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基本得到满足。持续开展“怀德富平 孝善诚和”德治工程,选树身边典型,大力发掘评选表彰“最美富平人”、道德模范、文明家庭等典型示范。目前,全县县级及以上文明村占比达到21%,县级及以上文明镇占比达到50%,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100%,乡村旅游人次达到300万人次以上。

走进富平县庄里镇王庄村,只见村道宽阔笔直、干净整洁,两旁栽植的景观树郁郁葱葱,煞是好看。村委会门口“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牌子格外显眼,小广场上各种运动器材一应俱全。该村村民自豪地说:“王庄村是富平县庄里试验区的美丽乡村示范村,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感觉很幸福。”


本内容系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我们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