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充分运用好产业扶贫政策,以“特”破题,做好产业兴旺大文章,百姓的致富路越走越宽阔。
一大早,通辽市科左后旗百兴吐嘎查的水泉就在养殖小区里忙乎开了,不是忙着喂牛,而是忙着拍视频。
去年我就卖了600多头牛,挣了100万(元)左右,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一年收入能达到这些。
专业的托管小区,专门的饲养人员,让水泉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销售上。2019年,他拍摄了第一条短视频,发到网上竟然有5万点击量,天南地北的顾客都来留言,就这样靠着一部手机,水泉把牛卖到全国各地,卖出了100万。可8年前他还是村里的贫困户,一家人一年的收入才5000多元。
2014年那时从嘎查给我们调整了8万块钱贷款,买了9头牛,我们是2017年脱的贫,2017年脱贫的时候牛就有50多头了。
水泉的家乡科左后旗一直有养牛的传统。买牛有贷款,养牛有保险、繁殖有技术、出栏有销路,这让越来越多的人像水泉一样变成养牛大户,十年间,当地80%以上的贫困户加入产业链实现脱贫,草原深处的百兴吐嘎查还成为全国闻名的活牛超市。
我们村民们把牛放在我们这个养殖小区,牛的品质数量都上来了,我们村的知名度也上来了,我们以后发展的前景非常好。
靠黄牛产业摆脱贫困的百兴吐嘎查,正是内蒙古聚焦特色产业、精准脱贫的一个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下大力气推进产业扶贫。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394.1亿元用于产业扶贫;2017年,自治区提出进一步加大脱贫攻坚力度十项措施,为发展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注入源头活水;2019年,内蒙古率先在全国探索开展扶贫资产管理工作,实现了扶贫资产的有效管理。2022年,中央和自治区财政衔接资金的55%以上用于支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57个脱贫旗县,建成1300多个“一品一村”基地、2000多个特色产业基地,创建带动减贫帮扶产业园区500多个,124万人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实现稳定增收,一方水土富养一方人的脱贫新图景展现在内蒙古大地上。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充分依托我区优势产业带和产业集群建设,促进特色产业培育,引导脱贫农牧户与新型经营主体之间加强合作,接续推进产业振兴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今年,百兴吐嘎查想实现就地育肥深加工,谁来带头?苏木党委副书记赵洪上门找到水泉。
下一步又能给这些企业提供原材料,所以说你是保赚。
跟着他们走,我们也是有了今天的成就,所以我想拿出一部分牛先尝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