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聚焦河南乡村振兴,为河南乡村振兴助力!
“小杨书记”的奋斗路
发布时间: 2022-05-05 14:27:36 来源:转载 编辑:admin 【字体: 打印

         他用勤奋和毅力,坚定了村民们致富奔小康的决心;他用智慧与汗水,浇灌了脚下的这片土地;他用真情和实干,践行着服务群众的铮铮誓言......他就是麟游县招贤镇阁头寺村第一书记杨波。

与全村461户群众成了“亲戚”

         麟游县招贤镇阁头寺村有6个村民小组,461户1501人,村子四面环山,坡地为主,资源匮乏,设施落后,村民生活贫困。2015年,杨波被选派至阁头寺村担任第一书记,面对困难重重的脱贫现状,他没有退缩,而是信心满满,杨波说:“农家出身,农户的期盼咱最清楚。既然组织信任,就埋下身子干事、干出些名堂。”

         刚到村里,一位86岁的老人就引起了杨波的注意。这位老人慢性病缠身,女儿远嫁他乡,身旁没有亲人,杨波就想着能为老人做点什么。于是,他一有时间就帮老人买生活用品、常用药物,带老人到镇上看病、赶集。老人感谢地说:“杨书记啊,自己的孩子也没有像你一样对我这么好。”而杨波也总是宽慰老人:“家里孩子离得远,您就当我是你的孩子,有什么事情您就吩咐。”就这样,从群众身边的小事着手,杨波很快认识了全村461户群众,和他们攀上了“亲戚”,大家对他的称呼从“杨书记”改为“小杨”。

        杨波说:“每逢入户走访到吃饭点儿时,村民总会争着叫我吃饭,还有老人将舍不得吃的臊子夹馍递我手里,我深深感到村民们把我当成了一家人,既高兴又深感责任重大。”

探索特色产业 村民享受“红利”

         发展产业是脱贫的根本之策。杨波通过调研走访、请教专家,针对村上产业发展难题,提出“请专家、学技术、扩规模、创特色”的思路,得到了村党支部一致认可支持。但在召开村民大会,商议主打产业药材种植时,有村民站起来反对:“阁头寺村几辈人就没有种药材发家致富的,你个年轻娃娃,啥都不懂,就是乱说!”

          但这并没有打击到杨波的积极性。会后,他多次上门,讲政策、举实例,耐心动员,最终村民同意种3亩柴胡试试。第二年,柴胡丰收,村民的三亩地增收近万元。领到钱后,村民高兴地找到杨波,要给他分红。杨波说:“我不要分红,看到你增收了,我比你还高兴,这说明咱村的思路是对的!”

        此后,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阁头寺村建成千亩药材种植基地1处,百亩花椒采摘园2处,千头养猪场2处,百头以上养羊场3处,50头肉牛养殖场3处,种养殖产业繁荣发展,家家户户有了产业,有了增收项目。

        发展村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杨波结合村上实际,争取到了50万财政扶持资金,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动员农户以土地、劳力形式入股发展规模种植,因势利导发展光伏产业,积极争取发改部门联村光伏电站项目;还陆续建成村百头牛场、农副产品加工厂和蔬菜大棚。目前,村集体经济已累计分红18.6万元,无劳动力的群众也有了稳定的收入。

青春无悔继续留任乡村振兴“第一书记”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号召新时代的青年团结在党的周围,继续奋斗,不负时代,不负韶华。杨波在电脑屏幕前热泪盈眶,他为自己是千万个第一书记之一,是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亲历者、参与者而感到骄傲与自豪。

        脱贫攻坚结束后,杨波仍选择留任乡村振兴“第一书记”,他说:“虽然迈上了新征程,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刚刚发展起来的产业还要爬坡过坎、持续增收,群众还需巩固脱贫成果。今年,我们的目标是集体经济收益15万元,成为全县首批达标村。”

          今年35岁的杨波,将自己7年的青春奉献给了阁头寺村,未来还将继续奋斗在这片热土上,扎根在群众身边,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青春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