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猪价低迷,饲料原料价格不断高涨,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却能有效控制养猪成本,秘密武器之一就是低蛋白日粮技术。
牧原集团副总裁褚柯经常会到猪舍看看,了解猪的采食状态、健康状况、饲料显性浪费和隐性浪费等情况。
传统观念认为猪吃得越多长得越快,但我们就不会让猪多吃。为啥?猪长得快,还要看长的是瘦肉还是脂肪。
褚柯介绍,品种决定猪瘦肉最大生长潜力,健康影响最大生长潜力发挥,而营养供给满足生长需求即可。过量摄入的蛋白质会以尿氮或粪氮的形式排出,不仅造成蛋白质浪费,还会影响猪群健康,同时增加环保压力。
“所以一定要减少饲料浪费,保障满足猪的需求即可。现在猪价低,更需狠抓饲料节本。”褚柯说。
牧原针对不同猪群探索最适营养需要,通过混合技术将高浓度氨基酸日粮和低浓度氨基酸日粮按比例混合,实现营养精准供给。
2021年,牧原生产低蛋白低豆粕饲料约1587万吨,供全国1700多个自有养殖场使用,覆盖生猪超4000万头。通过全年推行低蛋白低豆粕日粮,使养猪豆粕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2015—2021年牧原养猪豆粕平均用量占比为8.4%,最低时可降至6.6%。
褚柯讲述了牧原研发应用豆粕减量替代技术的整个过程。
时间回溯到1992年,当时牧原刚刚起步,就开始开展低蛋白日粮试验。经过8年探索,最终内部形成统一认知:低蛋白日粮不会影响猪的生长性能,健康和生产管理是影响猪群生产性能的最大因素。
2000年,牧原开始推广应用低蛋白低豆粕日粮。河南南阳是中原粮仓,小麦产量高、价格便宜。饲料中使用了小麦作为原料,来降低豆粕用量。当时集团董事长秦英林在行业交流的时候和大家分享,大家都疑惑,用小麦能养猪?
不管同行怎么看,牧原仍旧走在精准供给和低蛋白日粮的路上。“当时推广过程非常艰难,一出现生产成绩下降,大家就会质疑低蛋白低豆粕日粮:品种、环控、饲养管理、人员能力等各方面都好,为什么生产成绩这么差?”褚柯回忆道。牧原团队想尽办法寻找生产成绩下降的原因,多次排查发现,根源并不在低蛋白低豆粕日粮上,而是猪群疾病所致。
2008年,褚柯去美国农场考察,看到猪舍内没有料槽,饲料直接撒在地上让猪自由采食,这让她大吃一惊,“这样不是很浪费吗?”对方回答:“没关系。”
“他们不在乎,为啥?因为资源丰富,但我们不能这样,每个国家资源情况不同,我们要依据本土资源灵活使用各种饲料原料。玉米豆粕型日粮不一定是好日粮,提升养猪利润的日粮才是好日粮。”
2008年,牧原进入最低成本优化期,探索猪群生长真实营养需要量,把饲用氨基酸用到极致,进一步降低豆粕使用量。
“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推荐公斤增重可消化赖氨酸需要量是19.5克,我们的生产数据表明只要15.8克,推荐标准高估赖氨酸需求23%。为了降低营养隐性浪费,我们细分猪群阶段,设置了合适的营养标准。”褚柯介绍。
确定了科学合理的营养标准后,下一步就是使用饲用氨基酸,来补充豆粕降低后缺少的氨基酸。而在2010年,一些氨基酸种类,如缬氨酸和异亮氨酸在饲料行业并未使用。
“我们预判饲用缬氨酸未来市场价值大,在成本适度增加的情况下,仍然启用缬氨酸,推动规模化生产、技术进步。”此后,牧原又整合资源,推动异亮氨酸研发和生产,进一步降低饲料豆粕用量。
“我们做过测算,玉米豆粕型日粮通过添加饲用氨基酸,豆粕用量可降至5%以下。如果突破异亮氨酸生产技术,增加供应量,牧原可实现无豆粕日粮。”褚柯表示。
应用低蛋白低豆粕日粮配方有啥好处?褚柯掰着手指头算了几笔账。
先看经济效益,应用传统玉米豆粕型日粮配方,出栏一头猪约需54.8公斤豆粕,按豆粕价格每吨5000元测算,头均豆粕成本274元;应用低蛋白低豆粕日粮后,豆粕头均消耗量为30.3公斤,头均豆粕成本152元,降低的豆粕可用玉米和合成氨基酸补充,综合以上饲料成本,光一头猪成本就节省50元。
再看社会效益,相比行业,牧原养一头猪可少消耗豆粕24.5公斤,折合大豆31.4公斤。“若推广到全国,按约6.5亿头出栏计算,能节省大豆约2000万吨,按大豆亩产132公斤测算,相当于节约了1.5亿亩土地资源。”褚柯盘算着说。
此外,还有生态效益,豆粕占比从17.7%降至9.8%,日粮蛋白降低2.82%,每头猪氮排放就减少1.5公斤,大大减少环境污染。
“不论是从成本效益、环境保护角度,还是从行业可持续发展、粮食安全角度考虑,豆粕减量都很有意义,这是公司坚定不移长期推行的战略理念。”褚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