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聚焦河南乡村振兴,为河南乡村振兴助力!
“文旅+农旅”,这就是桂林乡村
发布时间: 2022-05-09 14:16:35 来源:转载 编辑:admin 【字体: 打印

     好客的灌阳人架起炉子,打上一锅别具特色的灌阳油茶款待客人。 

       莲溪庐景区的全地形越野车项目备受游客喜爱。

        打油茶、撑竹排、逗鱼鹰……再加上前一天在田里赶着水牛犁地,体验了一回地道桂林乡村生活的外国留学生Bakhtiyar接受记者采访时,脸上因兴奋染上的红晕还没褪去。在无数次用“Amazing(太神了)”来形容这趟三天两夜的“感知中国”之旅后,他说:“原来,这就是真正的桂林农村。”

起点:源自对乡土文化的自信

       桂林灌阳县新街镇石丰村,一年一度的春耕庆典正在举行。表演民俗节目的巡游队伍浩浩荡荡,从山下的九龙禅寺一路摆到了村中心的小学广场。一负责舞龙尾的妇女说,这样的庆典一年也没几次,只有在元宵节还有“二月二龙抬头”才能见到。

        闻讯而来的摄影师早已架好了相机,乡村民俗活动在他们眼里向来是最容易“出片”的。与往年不同的是,摄影背包客中有一群来自9个国家的留学生。对他们来说,质朴的砖房、水牛信步走过泥田、跟着节奏跳动的“济公”、不逊色于美食街的圩市,眼前的一切都是新奇的。一直跟在民俗巡游队伍后面的Nicole说,尽管乡村生活不比都市摩登便利,但不得不承认,桂林的乡村生活非常有意思。

       乡村体验给留学生们带来的新鲜感远不止于此。在灌阳县文市镇大湾村,漓想小镇——莲溪庐文旅度假区景区内升起阵阵水雾,烟波浩渺,树影婆娑,留学生们乘船兴游,仿佛闯进了一片世外桃源。好客的灌阳人早已在岸边架起了炉子,茶锅里,放有生姜、青菜等佐料的茶汤冒着小泡。在阿姐们的招呼下,留学生们依次往碗里放入米粉、炒米、花生、葱花,还有一颗红彤彤的酸辣椒,待褐色的茶汤浇入碗中,霎时间,香气扑鼻。

         外国人也能接受油茶吗?起初,备餐的问题困扰着景区负责人。不过现场发生的一段对话,或能证明坚持展现原汁原味本地生活方案的正确性。第一次品尝地道灌阳油茶的Simon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迫不及待端起碗,“悉索”两声,碗底只剩一颗红辣椒。          “好吃吗?”他的朋友Abid端着茶碗有些犹豫。 “当然,味道不错,你可以试一下。”说完,Simon还咂了咂嘴。

        在留学生们三天两夜的“感知中国”之旅中,既有在田间地头手执犁具赶着水牛松地翻土,又有泛舟莲溪湖上,披蓑戴笠带着鱼鹰撑竹排;既有围着火塘与当地人吃“交心”团圆饭,又有在篝火边欣赏专门为“新朋友”准备的民俗歌舞。“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能感受除桂林(市)之外的地方。因为在桂林有很多民族,这些民族也有自己的文化,所以感受一下他们的文化和传统,对我们来说是一种享受。”Bakhtiyar说。

过程:不断升级的文旅业态

       乡村振兴,农旅先行。近年来,灌阳县以桂林市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为契机,以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为目标,积极主动融入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战略,转变旅游发展思路,创新旅游发展战略,把“+旅游”的理念贯穿于旅游发展全过程,深入推动文体农旅等深度融合,构建旅游融合体系。

       其中,灌阳文市镇按照“党建+扶贫+农业+旅游”的发展思路,以美丽的莲溪河为主要景观轴,围绕“山、水、林、地”大做乡村旅游文章,并充分挖掘当地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和自然景观资源,打造出了一个集休闲、旅游、观光、食宿、娱乐于一体的“石林山水”农旅结合田园风光综合体示范区,吸引了大量游客,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助力乡村振兴。

       “我们为游客提供别具特色的乡村度假体验,比如观光摄影、生态采摘、泛舟骑行、全地形山地车以及特色美食体验等产品,让游客在此能够零距离地感受大自然,让心情放飞于山林之间。”漓想小镇——莲溪庐文旅度假区总裁唐贵杰介绍,度假区以莲溪河为主要景观轴,沿河两岸打造具有乡村野趣意味的景点,再加上配套的旅游小镇和各类文体农事等体验活动,让莲溪庐在保持乡村风貌、传承文化传统的同时,也能用于研学教育,还能满足康养休闲的需要。

         不妨想象一下,春花绚烂时,驾驶山地车在林间享受浪漫的“速度与激情”;暑气蒸腾时,乘一叶桨板在湖水上畅享清凉;秋高气爽时,携家人踏秋露营;雪花纷飞时,围坐火塘,在锅子的热气中同亲友推杯换盏、促膝长谈……眼下,景区还在不断进行升级,热气球、动力滑翔伞、红34师剧本体验等旅游业态正被不断推出。

       “我们致力于打造处处是景、人景互动、动静结合的‘文旅+农旅’深度场景体验,最终呈现居住空间舒适化、生活空间缤纷化、情感空间温馨化等多维的体验空间,引领旅行者寻找旅行之外的度假意义,并不断升级成具有国际文化传播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助力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唐贵杰说。

远景:唤起每个人的乡情

       “快来帮我拍照,我也要取这个景!”在莲溪庐景区,游客周女士把手机举到一个合适的角度交给同伴,屏幕上能看到老式水车、小瀑布,古朴又宁静。踩着小石礅站在湖中央,周女士摆出了一连串不同的姿势。“我们是第一次来,之前在网上看到这个地方,就计划好了一定要在这里拍照。”她的同伴补充说,特别是湖中心这道小瀑布,让她想起小时候和伙伴们赤脚玩水的场景。

        不仅是周女士和她的同伴,几乎每一位来漓想小镇——莲溪庐文旅度假区的游客,都能在这片充满野趣的浪漫地找到与记忆相呼应的角落。这也折射出厚植乡土的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和灵魂。

        有学者认为,乡村振兴需要激活文化生态建设,即通过文化生态重塑来保障乡村文化多样性,既是有序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前提,也是保护村落特色文化的基础,能够保证本土文化健康、创新地持续发展,甚至还能够有效融合外来文化,体现文化生态系统的包容性和稳定性。该学者进一步指出,重塑乡村文化生态的核心目标有四个方面:一是乡村自然生态的修复与维护;二是乡村空间生态的保护与利用;三是乡村文旅市场生态的激活与发展;四是乡村人文生态的共建与共享。

        无独有偶,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向勇此前也在媒体平台发表了类似的看法,认为应有针对性地对乡土文化进行开发与保护。首先,要开展乡土文化资源的评估,通过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双重视角审视乡土文化资源活化利用的价值。其次,对于以空间环境为载体的文化资源,要注意维持物的原真性,打造物理空间的场景式体验感;对于以人为载体的文化资源,要注重传承人的品牌形象塑造和手工技艺标准的时代转化。最后,无论是物质文化资源还是非物质文化资源,其核心都是故事、形象、价值观的吸引和共情,真正以谦卑的心态、敬畏的心态去亲近乡村、感受乡土、触摸乡情。

         那么如何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重塑乡村文化生态?向勇围绕人才、资源、技术、资金、市场等诸多要素配置,提供了几点建议:一是应建立县市一级的乡创学院、乡镇一级的乡创营地、村社一级的乡创工作站,积极建立乡创社区和乡创空间,培养乡创规划师、乡创特派员、乡创营造师和乡创运营官;二是制定乡村文化振兴专门人才培养、任用和激励的管理办法,为乡村文化振兴人才搭建社会福利、工资绩效、金融信贷等方面的绿色通道和特殊窗口;三是成立全国乡创联盟和乡村文化产业资源共享平台,推出全国性的乡创人才评价标准、专业技术标准和社会荣誉制度,构建乡创人才的赋权机制和赋能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