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聚焦河南乡村振兴,为河南乡村振兴助力!
【乡村振兴在青海】“牛羊毛”鼓了村民“钱袋子”
发布时间: 2022-05-13 14:50:17 来源:青海日报 编辑:admin 【字体: 打印

        五月初,来到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城南郊区外的黄河源昆仑社区,在这个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易地搬迁社区里,每到入夜后还能听见“嘎吱、嘎吱”的纺织声,原来这是措池村牧民手工公益商店加工车间编织氆氇和其他纺织品发出的声响。

         车间里整整齐齐的纺织机器排成数排,50多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有条不紊地工作着,剪毛、拈绳、烫染、编织,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虽然年过半百的他们还在日夜劳作,但从喜悦的笑容里能看出对这份工作的热爱与坚持。

         曲麻莱县措池村位于国家公园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内,自2006年起,为响应国家提出生态移民政策,这片土地上的牧民放弃了朝夕相处、世代繁衍的牧场,搬到了黄河源昆仑社区。

          牧民是搬进来了,但这些人的生活安置怎么办呢?曲麻河乡党委、政府本着搬得出、住得好、能就业的思路,集中谋划、共同发力、因情施策,2016年通过县农牧局筹集了25万元扶贫资金,建立了措池村牧民手工公益商店,以出售手工编织的藏式手链、围巾、腰带等纺织品为主,真正实现了让“牛羊毛”变成“红票票”。

          思路有了,产品如何销售到更广阔的市场去呢?“一个品牌、一家网店,就可以让这些好东西走南闯北,销往全国各地!”青海省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的林泉十分熟悉网络销售,因为多年前工作原因,与措池村结下不解之缘,在她的指导和带领下,产业销售思路逐渐清晰起来,以客户需求为引领,加强藏式花样编织培训,打造线上线下客户库,切实畅通了卖货渠道,提高了销售收入。

       “经过多年来的经营,现在措池村的手工艺品已销往全国各地,像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订单特别多,而且有时候还供不应求,现在大部分收益集中在网上, 一个月最多的订单有1万多个,2021全年净收入就达14万元,有时候我一个人忙不过来,必须叫同学或朋友过来帮忙。”负责措池村牧民手工公益商店网销的白玛拉吉高兴地说道。

        措池村“两委”通过采取“党支部+基地+平台+牧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带动57名脱贫不稳定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年增收5万元,有效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也盘活了村集体经济。

        仁青就是受益的一员。他家里只有一个80多岁的老母亲,收入主要来自草场补助,一年不到3000元,但自从他来到加工车间,由一个普普通通的牧民变成氆氇纺织的熟练工人,用了不到两年时间。

         随着技术不断娴熟,现在除了每月2000元的工资,还有年底的分红奖金,生活水平可谓芝麻开花节节高。“感谢党的关怀,手工编织技术不仅给我带来了经济效益,而且给了我一个稳定的就业岗位,现在我靠着自己的双手养活着老阿妈,发自内心感到自豪。今后我还要努力工作,多攒些钱,准备自己开一个藏式手工艺品小作坊店,这是自己未来的一个目标。”仁青一脸兴奋,眼里仿佛闪烁着希望的光芒,激动地说。

       如今,一串串手链、一件件围巾、一条条腰带......这些独具藏式风格、最有民族特性的手工艺制品,通过网络走向千家万户,销往省外市场。收入的增长,生活环境的改善,使措池村牧民群众共同致富的信心与决心越来越足了。(记者 程宦宁 通讯员 贺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