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聚焦河南乡村振兴,为河南乡村振兴助力!
产才融合 播下乡村振兴“希望火种”
发布时间: 2022-05-17 19:02:56 来源:银川日报 编辑:admin 【字体: 打印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为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近年来,银川市农业农村局聚焦人才振兴,打好乡情牌,搭建新平台,把返乡大学生、院校专家、农技人员集聚在农业产业链上,通过建立“示范园区+种植大户+小农户”的专业技术人员帮带模式、“产业+基地+人才”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形式、“首席专家+团队+基地”的乡村产业人才合作方式,不断壮大农业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产业人才队伍等“三支队伍”,这些农业人才带头示范新品种、新技术,积极传授科学种地知识,带动周围群众增产增收、创业致富,为乡村振兴播下“希望火种”。

乡村“土专家”为乡村振兴增效益

          4月12日早上,永宁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农民技术员余光军来到望远镇政权村的温室大棚里了解近期蔬菜情况。

           他一边伸手摘下一根梅豆一边说:“这两天必须得摘完了,不然长得太熟卖不上好价钱了。”一旁的种植户王峰说:“就说呢,我今天就急着想摘完。”说罢王峰再次投入采收工作中,余光军也上前搭把手帮忙采摘搬运。

            在政权村,种植温室大棚的农户几乎都认识余光军,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民技术员,他时常蹲守在温室大棚、田间地头,既推广新技术、解决病害难题,也及时分享市场销售行情,指导农户更换种植品种以符合市场需求,是大伙儿心中顶呱呱的“土专家”。

            王峰感激地表示:“平时有个啥问题,给余老师打个电话,他基本都会来看一下,特别用心,有人指导,我们种地也更有信心。”

            而像余光军这样的“土专家”在我市遍布乡村各处。近年来,市农业农村局大力开设“田间移动课堂”,发挥“田间技术先锋”作用,组织全市农业农村系统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致力于解决农户实际生产问题,替农户“把脉开方”。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还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专业技术人才相关措施,细化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方式,为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区战略作出银川“三农”新答卷。

返乡大学生为乡村振兴添活力

            近年来,我市不仅选好育强乡村振兴“土专家”,同时也吸引了一批懂农业、有技术、爱农村的返乡大学生逐渐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自从他来了以后,为我们带来了科学管理,让我们的养殖走向机械化,现在养殖的鱼都可以套上真空包装发往全国各地了。”4月11日,永宁县水产养殖园区王海兵向记者夸赞起一位养殖专家。

             这位养殖专家名叫刘育文,是宁夏绿方水产良种繁育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从北京邮电大学毕业后,先后从事与互联网、医疗相关的工作。2018年,原本已经拿到北京户口的他做了一个令人大吃一惊的决定,那就是回乡创业养甲鱼。

            有人说他傻,有人等着看笑话,但刘育文不以为意,他解释说:“一方面是心疼父亲年事已高,另一方面我觉得乡村大有可为。”从北京辞职回到银川后,他一头扎进了泥塘里,边学边干,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返乡创业之旅。

           4年来,刘育文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将父亲的养殖产业“升级换代”,结合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技术,自主研发了一整套“数字化农业生产管控服务平台”,引入自动化设备,使得生产标准化、精确化,不仅大大减轻养殖户的工作负担,也带动养殖园区利润翻了一倍。

            农村有良好的自然风光、清新的田园风帽、淳朴的乡风人情,这些都对人才有着巨大的吸引力。银川市农业农村局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细化措施,积极鼓励各类人才回归乡村,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施展才华,以情打动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刘育文表示:“我要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希望用我的绵薄之力为银川渔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院校专家为乡村振兴解难题

            银川渔业发展时间久,产业基础牢固,历来是周边省区水产品供应的重要产地,近几年渔民们进一步引入南美白对虾、鲈鱼等名优特新品种,提升产业附加值,但水质问题却成了“拦路虎”。

            2017年,宁夏天荣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红花尝试改换品种,引入南美白对虾养殖,原本以为有了外国专家和养殖技术,一定可以收获颇丰,但没想到却“水土不服”,当年引进的几十万尾南美白对虾全军覆没。后来有养殖专家为她解了惑,原来是水质不达标。

           这时候,市农业农村局伸出了援助之手,为企业牵线科研院校,主动当起了“红娘”。2018年,市农业农村局联合清华大学、中国水产科学院等院校开展淡水鱼养殖用水生态治理、工厂化车间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水体保障技术研究,采取“院所有技术、企业有需求、政府给扶持”的联合发展模式,促使南美白对虾苗种培育成活率达97%以上,商品虾亩产1000公斤以上。

           而类似于这样的技术难题,同样发生在畜牧养殖业中,市农业农村局立足产业特点,深入一线,找准关键问题,积极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举行校地联盟,通过校地企联动、产学研联合,建立了奶牛健康养殖试验示范基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专家)宁夏灵武工作站等,充分发挥人才、科研优势,共同致力于破解良种繁育、饲草饲料高效利用以及疾病防控等问题,为优质高端奶、优质高端奶牛种子打下坚实基础,为养殖基地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