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着晨间的阳光,大地笼上了一层金芒,位于石泉县东南部的中池镇,汇聚各方力量,聚焦巩固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正如初升的朝阳一般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道路上行稳致远,勠力前行。
汇聚网格力量,健全体系,为乡村振兴夯实“治理”基础。去年以来,中池镇致力于打造一个治理“网格化”、服务“精准化”、建设“规范化”的高效治理平台,中池镇茨坪村一级网格长陈文超向我们介绍到“网格员能充分发挥人熟、地熟的优势,在进行入户走访的过程中能做到人员清楚、位置清楚、情况清楚,能及时收集到巩固衔接各项工作中需要的基础信息数据,平时和村民在一起,还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矛盾,还能用村民的方法,解决村民的问题,同时还能进行政策宣传”。中池镇的70余名网格员已经成为乡村振兴中基层治理重要补充力量,每周常态化全覆盖开展入户排查,至今解决处理问题100余件,通过网格员排查纳入监测对象的共有59户162人,占全镇总监测对象的57%,成为了防返贫动态监测的主要途径。
汇聚驻村力量,服务基层,为乡村振兴激发“提质”动力。石泉县农商银行的李永鸿再次来到了他原来的帮扶村--中池镇筷子铺村,为筷子铺村实现整村脱贫立下了汗马功劳的他本来已经轮换回单位,但他对筷子铺村已经倾注了太多的感情和心血,回去了几个月的他又主动来到了乡村振兴的阵地上。中池镇县级以上派驻工作队员23人中就有多达7人自脱贫攻坚时期到现在都一直为中池镇贡献智慧与力量。中池镇共有驻村工作队12支107人,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一直以来心向群众、倾情服务,为中池镇乡村振兴带来了新视野、新思想、新力量。县委组织部新派驻到中池镇军民村担任工作队长的陈伟是这样理解他们的工作的:“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驻村工作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关系着乡村振兴的质量和水平,驻村工作队要始终把镇干部和村干部当作亲密战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做到只要是工作就大家一起做,一起面对问题,一起解决问题,用行动赢得信任和认可,真正立足扎根基层,在工作中充分听取民意,充分挖掘村中优势,突出村情特色,打造乡村振兴工作亮点,形成带动效应。”
汇聚党员力量,党员先行,为乡村振兴筑牢“红色”基调。罗平是中池镇东沙河村一名普通党员,原来长期在外务工,他一直在思考作为一名党员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应该如何发挥党员的作用。东沙河村党支部在知道了他的想法后,主动与他联系,为他搞好服务和保障工作,他成为了石泉县首个持证的高级职业农民,成立罗济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发展畜-沼-桑循环农业产业,年养猪2000头以上,养蚕100张以上,有桑园200多亩,公司长期雇佣员工15人以上,带动务工农户每人增收收入2000元以上。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党支部充分发挥桥头堡作用,鼓励激励党员乡风文明建设、生态环境治理、引领产业发展贡献力量,为中池镇乡村振兴竖起了“红色”火炬,传承了“红色”基因,赓续了“红色”血脉。
凝聚人大力量,代表助力,为乡村振兴绘就“民主”底色。作为人民选出的代表,更贴近群众生活、更了解群众需求,在乡村振兴中更能发现群众诉求,提出意见建议,发挥民主监督,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以来,中池镇人大一直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始终坚持把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自2021年以来,组织开展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安全生产等视察活动5场次,收集代表建议近30条,均全部交办并督促办理结束。
凝聚志愿力量,开展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奉献”精神。中池镇城镇社区居民叶柳告诉我们“作为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回到家乡后,感受到了家乡近些年的变化,身穿红马甲手戴红袖章的志愿队不只是帮助大家整治环境,也经常农户家里去嘘寒问暖、了解情况,在防疫、防汛中也积极作为,前几天还帮助村里插秧种稻、田间除草,我今后也立志做一名为大家服务,促进家乡振兴的志愿者”。像叶柳这样的乡村振兴志愿者,中池镇共有120余人,他们开展着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在乡风文明建设、生态环境治理、防返贫监测、科技服务等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如今脱贫攻坚已经取得全面胜利,乡村振兴正在踏步前行,在中池镇党委的领导下,全镇各方力量已形成发展共识,带动越来越多的群众从“站着看”到“跟着干”再到“一起来”。风雨多经人不老,关山初度路犹长,中池镇聚起灼灼之微光,已然托起了乡村振兴之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