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聚焦河南乡村振兴,为河南乡村振兴助力!
甘泉南义沟村:接过扶贫“接力棒”,迈进振兴“快车道”
发布时间: 2022-06-08 13:02:54 来源:延安市乡村振兴局 编辑:admin 【字体: 打印

       南义沟村位于甘泉县城南7公里处,下辖5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566户1646人,共有川台地2184亩,退耕还林10000余亩,人均纯收入达18850元。近年来,南义沟村党支部坚持“支部引领、产业稳根、建设强基、治理健骨”思路,夯基础、强产业、抓治理,昔日的小山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红旗村。

       支部引领聚力

       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村“两委”班子持续强化自身建设,制定党员包联贫困群众制度、村干部值班制度、便民代办制度等工作机制,发挥为民服务实效。党员模范带头示范,带领广大群众发展农业产业、改善人居环境、提升乡风文明建设,先后评选创评产业示范户11户、道德模范户25户。积极发挥党支部聚人心、凝干劲、促发展的战斗堡垒作用,吸纳一批有思想、懂技术、能创业、敢担当的青年人才进入干部队伍,投身乡村振兴建设发展,先后回引农村优秀人才3名,吸引回乡创业人员2人,吸纳退役军人1人,产业致富带头人2人,储备村级后备力量5名,建成一支“敢打胜仗、能打胜仗”的班子队伍,筑牢乡村振兴坚强的组织堡垒。

       培育产业稳根

       按照“山地果、川道菜、拐沟畜”的思路,通过支部引领、能人带动、群众嵌入的方式,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围绕自身区位优势,紧盯市场变化与需求,不断调整种养殖结构,示范发展蔬菜及特色种养殖产业园区,先后建成现代化机砖厂、市级蔬菜示范园、千亩山地苹果基地、60万棒菌类种植基地、千只养羊基地、千只养猪基地,形成了“一企一园四基地”多业叠加的产业格局。创新工作举措,以创新建设模式、创新投入模式、创新合作模式、调整种植结构、调整管理模式“三个创新、两个调整”的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新模式为抓手,采取整合各级财政奖补资金,吸纳扶贫资金入股分红的模式,整合资金550万元用于发展产业建设,引进企业发展特色种植,通过农户、企业承包种植,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8万余元,辐射带动群众45户,受益脱贫户15户,全村年设施农业产值达896万元,人均增收5300元,确保了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筑牢了乡村振兴的产业根基。

      乡村建设强基  

      按照“规划先行、分步实施”的思路,科学编制《南义沟村庄建设规划》,积极跑项目争资金,改善提升基础设施,先后完成坡屋顶改造286户、旱厕改水厕 126户,种植绿化树4000余棵,安装太阳能路灯46盏,健全完善了长效清洁及管护机制,建成了集党员活动室、便民服务室、值班室、阅览室、书画室、展示室等为一体的党群服务中心,改造维修了水电设施,接通了天然气,新建了卫生室、幸福院等一批公共服务设施,连接了网络光纤,办起了快递驿站,修建起了“连心桥”,建成“同心”大道、“连心”小区,基础设施的大幅改善,昔日“晴天一身土,雨天出不去”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公交”如今成为了群众生活常态。

       治理有效健骨 坚持把文化新风、精神脱困作为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一环。以县委乡村治理联动联创为统领,建立健全信用甘泉体系建设,建立村民信用档案,为就业、上学、参军、贷款等提供参考依据。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自治组织作用,婚丧嫁娶报备审批,从简操办。依托“学思堂”、新时代精神文明实践站等载体,讲好政策理论、道德法治、文卫科普、实用技术“四堂课”。依托便民服务中心,打造“十分钟便民服务圈”。深化“樊九平式”调解,累计调解矛盾纠纷30余起,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凝聚一方人气,辐射一方山水,治理成效遍地开花。如今,南义沟村从原来贫穷落后的“滥杆村”变成了产业富民样板村、美丽宜居示范村、基层党建明星村,先后获得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村级党组织党建标准化建设省级示范村、全省美丽宜居示范村等荣誉称号,一步步把美好蓝图变为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