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临平区坚持前端防、中端管、末端治的工作思路,筑牢绿色底线,不断提升污染防治调控能力和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截止6月底,已减少不合理化肥32吨、农药1.9吨,完成年度任务的64%、55.9%。
一、强化前端防,筑牢农业绿色发展底线
1.推进“浙农优品”数字化改革。全面摸排完善规模主体和农资主体信息,制定推行“浙农优品”主体清单、事项清单、协同清单、政策清单等“四张清单”,从源头规范农业投入品流通使用。目前,浙农优品入库规模主体107家、农资主体28家,覆盖率达93.86%、100%;上传农事记录785条、销售记录33977条。
2.推动源头减量增效。重点实施种植业肥药减量增效行动和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行动。目前,已完成取土121个,正委托绿城检测公司开展测土工作;已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1500吨,完成年任务量60%;已明确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行动主体3家,已完成稻渔综合种养区块土地平整1100亩。
3.开展种植业示范区和畜牧业试点场建设。通过完善管理制度,严格肥药饲料采购、出入库、使用等线上线下台账登记,推进省级化肥定额制施用示范区建设和“两化”减量试点场建设,集中展示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兽用抗菌药减量化和饲料环保化情况。目前已确定围绕水稻开展省级化肥定额制示范区建设,实施规模280亩;将于近期完成试点场创建任务。
二、畅通中端管,提升污染防治调控能力
1.推进植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出台《临平区植保统防统治补助实施细则》,对粮油作物开展社会化统防统治的,按水稻70元/亩,小麦油菜30元/亩的标准进行补助。通过微信群及时发布对小麦赤霉病及早稻二化螟等病虫害的预防措施。目前已开展主要农作物社会化统防统治1.58万亩次,完成年度任务63.2%;发布病虫预警预报信息9期;建设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示范3个。
2.农业生态环境修复改善。推进农田氮磷拦截沟渠系统建设和规模畜禽养殖场提升改造,提高生态沟渠的建设水平和运维质量,提高猪场生产性能。目前,已明确在崇贤村新建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1条,全长1700米,覆盖粮食功能区970余亩,已完成设计招标和进场施工;猪场标准化改建项目1个正在推进中。
3.推广应用绿色生态技术。出台《临平区植保绿色防控技术示范补助实施细则(试行)》,鼓励围绕肥药双减,探索实施新型种养殖生态高效模式,开展水肥一体、理化诱控和生物防治等绿色生产技术的集成示范和推广应用。目前,已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1000亩次;探索实施“跑道养鱼”新型生态养殖项目,已投放1.5万条太阳鱼和2万条鲈鱼,产生的养殖粪便残渣中,80%被回收制成有机肥,20%由排污系统收集利用。
三、优化末端治,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水平
1.做好水产尾水治理。建设“三池两坝”、循环流水养殖等设施化尾水处理,利用人工湿地、生态沟渠、微生物制剂、底质改良、水生植物净化池、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等多种模式,开展定期巡查、及时发现、跟进处置水体污染情况,扎实推进尾水治理工作。目前,规模主体养殖尾水处理治理率已达100%;预计全年增殖放流水生生物150万尾。
2.推进农业废弃物回收处理。按照“政府主导、属地管理、市场带动、网点回收、群众参与、源头控制”原则,建立“镇街为责任主体、相关部门监督协调、经营单位折价回收、专业单位归集运输、资质环保单位统一销毁”的无害化回收处置工作机制。目前已回收各类农兽药包装物1.5吨,回收处理率100%。
3.促进资源循环高效利用。出台《临平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扶持政策实施细则》,将畜禽废弃物异地配送种植基地进行消纳,促使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形成闭环。建立农作物秸秆资源台账,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我区秸秆产生量进行调查,获取较为准确的农作物秸秆理论资源量和可收集资源量。目前,畜禽粪污等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已达95%;据统计,全年水稻、茭白可收集秸秆资源量15178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