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聚焦河南乡村振兴,为河南乡村振兴助力!
张掖“四聚焦”打造美丽新乡村
发布时间: 2022-07-13 16:37:10 来源:张掖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科 编辑:admin 【字体: 打印

       张掖市始终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持续壮大富民产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稳步推进乡村建设,持续开展乡村治理。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聚焦党建引领,打造“有战力”的新乡村。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定期研究乡村振兴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分管负责同志经常性深入一线调研指导,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重要事项和突出问题,力促各项任务落实落地。一是压实工作责任。认真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要求,持续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农业农村部门统筹协调的工作领导体制,加强督查、严格考核,强化各级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和部门工作责任,积极引导农民发挥主体作用,形成了“市级主导、县区主责、乡镇主抓、村社主干、各方参与、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二是完善工作机制。制定《张掖市乡村振兴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张掖市开展乡村振兴“十二项行动”实施方案》,实行市级领导包抓责任制,成立5个工作专班和12个专责工作组,组织、宣传、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部门切实履行工作职责,扎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三是紧抓基层党建。持续夯实基层基础,始终把乡村治理成效作为检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的重要指标看待,实施“四化四提”强基固本行动,坚持“五个基本”一起抓,深化星级标准化支部创建,以标准化提升组织力。拓展“党建+产业”“党建+业务”“党建+经营”模式,规范“片区党委+龙头企业+合作社”运行机制,有效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聚焦农村改革,打造“有动力”的新乡村。深入破解制约农村发展的底层问题,释放农村发展潜力,加速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一是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改革。加大农村宅基地及闲置集体建设用地拆除复垦力度,扎实做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耕地占补平衡节余指标交易等工作,确保今年落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5000亩、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指标2万亩,为全市农业农村发展提供资金10亿元。二是创新推动农村金融改革。深化“三联四保”(密切政府、政策性银行、农户三方合作,完善平台公司总担保、群众联户保、农户三权保、亲情签字保“四保”机制)金融助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模式,通过银行低息贷款、财政全额贴息、农户长线还本方式,有效破解农户投入大、农村融资难瓶颈制约。创新推出乡村振兴“产业贷”(贷款额度最高20万元,期限3年,采取“政府+农户”利息分担模式,年利率中央和省级承担3%、县财政1%、农户1.2%),综合运用财政、金融等手段,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民间资本投入乡村振兴,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效资金和投入保障。三是加快推进农村“三变”改革。目前,全市有764个村开展了“三变”改革,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3711万元。四是探索开展村级集体经济公司化运营改革。针对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市场对接无主体、经营运作无平台的难题,选择12个条件较为成熟的试点村,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公司化运营改革,采取引入投资主体、整合村集体资产资源、吸引村民资金入股、土地流转入股等方式,成立具有法人资格的村级公司,盘活农村资源资产,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目前市上确定的12个试点村均成立集体公司,开展实体化运作,试点村集体经济改革成效明显,村集体收入有了大幅增长。

       聚焦产业发展,打造“有实力”的新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张掖市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一是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集群。坚持“农头食尾、接二连三”方向,立足各县区资源禀赋,优化布局3大板块黑河沿岸优势农业、沿山冷凉特色农业、戈壁荒漠设施农业,建设6大产业功能区(现代种业、奶牛肉牛、绿色蔬菜、专用马铃薯、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构建4个百亿级产业集群(玉米制种、奶牛肉牛、绿色蔬菜、戈壁农业),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升全国重要的“粮仓子”“菜篮子”“肉架子”“奶袋子”地位。今年全市播种农作物制种140万亩、绿色蔬菜95万亩、中药材40.5万亩、马铃薯25万亩,新发展戈壁农业1.65万亩;计划新建和改扩建规模养殖场区100个、总量达到1589个,上半年预计牛饲养量98.8万头、出栏27.1万头,同比增长15.2%和33.6%;羊饲养量585.75万只、出栏195.02万只,同比增长15.2%和26.7%。二是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把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支撑,聚焦10条特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主粮主食加工、酿造、肉制品、马铃薯、种子加工、乳制品、中药材、食用菌、蔬菜、红枣瓜果),加快强链、延链、补链步伐,新引进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3家,总量达到111家,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89家。持续用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累计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7307家、家庭农场9621家,联结带动农户21.7万户,农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三是培育发展特色乡村旅游。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提升乡村多元价值,推动农业与旅游、科技、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巩固提升“两带四区四线”示范和休闲农园、农家乐、民宿等建设运营水平,串点成线、连线带面,着力打造一批高质量精品乡村旅游点、旅游线,年内发展乡村特色旅游景点70个以上,力争乡村旅游收入突破35亿元。四是拓展强化农业园区建设。优化完善功能布局、延伸壮大产业链条,不断提升国家级农业示范园区和省级现代产业园规模、质量、效益,加快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引领带动全市农业提质增效。

       聚焦乡村建设,打造“有活力”的新乡村。一是强化乡村建设示范创建工作力度,持续推动3个省级乡村建设示范镇、57个省级示范村,12个市级示范镇、120个示范村乡村建设。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以规划引领和约束乡村建设发展方向,确保乡村建设向群众期望的方向发展,今年实现全市发展类村庄规划和“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建设规划全覆盖编制。二是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公路畅通工程,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改善群众出行条件。推进乡村四旁(水旁、路旁、村旁、宅旁)绿化美化。逐步改善村容村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和水平,完善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形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张掖模式”。进一步完善农村路、水、电、气、厕、炕、通信等基础设施,不断进行查漏补缺、改造升级和维修管护。三是加强人居环境整治。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着力解决农村“脏、乱、差”等突出问题,有效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2022年上半年完成改厕6379座,占省上下达计划的53.2%,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7.1%。完善“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和再生能源回收利用模式,全部836个行政村垃圾得到有效处理,创建“清洁村庄”796个,乡村风貌进一步提升。四是加强农村综合治理。坚持“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着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积极探索“五治”融合的乡村善治机制,塑造政治引领的“思想灵魂”、铺平法治保障的“维权通道”、树立德治教化的“仁爱核心”、激活自治强基的“群众主体”、畅通智治支撑的“技术壁垒”,推广清单治理6项,建设各级法律服务中心808个,建设综治中心836个,建成四级“全科”网格7452个,最大限度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