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骄阳似火。走进南江县兴马镇罗岗村,老远就能看到成片的金银花种植基地。昔日偏远、贫穷的“山沟沟”,早已成为远近闻名的“金窝窝”,而这一切源于发展金银花产业。
村民思想观念转变是重点
罗岗村党支部书记曾国元介绍,2020年罗岗村与木罗村合并为罗岗村。“南银一号”金银花现已是罗岗村的支柱产业,在全域发展。提及金银花的推广种植,曾国元便滔滔不绝分享种植金银花带来的变化。
原木罗村是“南银一号”金银花的发源地,但推广金银花种植、发展金银花产业的过程并不顺利。首当其冲的是陈旧的观念,总认为种粮食是村民之本,且金银花的经济效益也遭到村民的质疑。
2014年冬天,村民王支成在村组干部的动员下打算拿出一亩地种植金银花,但老婆张兰英不同意,最后夫妻二人达成协议,一亩地一半由王支成种金银花,另一半由张兰英种粮食,看谁的效益更好。
土地不骗庄稼人。第一年,王支成采了100斤鲜金银花。“金银花一共卖了800元,减去200元的肥料费,还剩600元。”曾国元说,另外半亩地只收了400斤玉米,卖了400元,减去200元肥料费,只剩200元。于是,王支成逐渐扩大种植面积,第二年收入3000元,第三年收入6000元。张兰英尝到金银花种植的甜头后,把家里的土地都种上了金银花。在王支成的带动下,村民纷纷掏钱购买种苗,种起金银花。
曾国元介绍,在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方面,罗岗村通过金银花等产业将全村农户利益分配进行捆绑,推行劳务承包、自主管理、公司销售等合作方式,探索“市场+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等发展模式,村两委统一制订发展规划,由公司、合作社、种养大户为脱贫户量身定制种植品种和规模。在对外销售上,由合作社根据市场行情统一定价,采取订单生产、错季销售、滞销产品深加工等方式,实现产品“零库存”。
“土专家”“田秀才”带头是关键
据介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罗岗村村民开始种植金银花,当时大家在山里找野生金银花作种苗,挖回来种植,经济效益不错。到了二十世纪初,村民发现,这种金银花经历了长时间栽植,虽经济效益比其他农作物好,但产量上不去。
一开始,村民王支军在全村寻找已种植的金银花,仔细观察,反复比对。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发现了一株与众不同的金银花,花朵簇拥,花比其他品种多几倍。“通过嫁接技术,结出了高品质、高产量的金银花。”曾国元说,随后,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推动下,2012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南银一号”金银花。
近年来,南江县将金银花作为一大特色产业,发展越来越规范,种植、管理方式也由粗放型转向精细化。“我们提倡标准化种植,从金银花栽培到施肥,建立起整套标准,同时普及先进栽培技术。”曾国元说,就是像王支军一样的“田秀才”“土专家”努力钻研,才有今天的“南银一号”金银花。
在曾国元看来,小小金银花是罗岗村的致富之花,给村庄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2017年开始,全村金银花产值突破1000万元,人均收入超过1.2万元。”曾国元说,今年,该村在金银花中间套种大豆,做到应种尽种、能种尽种,既鼓起了“钱袋子”,也守好了“粮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