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牌县推行“五个一”工作法,突出五个工作重点,做到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突出把准稳定脱贫“热点”,打好乡村振兴“底牌”。坚持监测帮扶一抓到底。大力开展三大排查行动,精准识别认定监测范围,将有返贫致贫风险和突发严重困难的农户及时纳入监测范围,用心用情落实帮扶措施,确保“应纳尽纳,应扶尽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今年上半年,新增纳入对象154户537人,为331户因病因灾造成开支陡增的农户申请防返贫保险理赔金53万元。坚持效果评估一抓到底。每季度集中开展一次帮扶效果评估,按照“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的要求,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每月对外出务工人员信息更新一次,确保“五种情形”必须纳入监测对象。统筹开发利用公益性岗位881个,完成转移就业13131人。坚持对接政策一抓到底。对国家和省市已调整优化的政策,抓好落地、搞好衔接;对未调整优化的政策,保持延续性,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上半年对监测户、脱贫户参加医疗保险和救助、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就学、雨露计划、转移就业交通补助等政策全部落实到位。特别注重对重点帮扶村和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的支持力度,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融入、可致富。全县16个集中安置区公共服务配套完善,基础设施齐全,配有小广场、公安监控等娱乐安全设施,主要道路全部硬化。
突出把准集体经济“支点”,打好乡村振兴“王牌”。以“特色经济”为王。实施“一村一特”发展策略,每个村立足村情实际和资源特色,选准本村的特色经济,大力发展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种养基地,发展有生态特色的乡村旅游业和休闲农业,引导推动村集体经济从“输血”向“造血”转变。以“资本投入”为王。实施“一村一资”投入方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撬动社会资本,合理有序、科学适度吸引工商企业参与集体经济发展,创新乡村资源经营模式和收益分配方式,让企业留得住、集体有收入、农民得实惠。以“消除薄弱”为王。实施“一村一策”消薄方案,重点对村集体经济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村,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销号管理,确保今年内实现集体经济空壳村全部清零、全县薄弱村全面消除。以“基层党建”为王。实施“一村一才”党建计划,结合基层党组织建设,抓住村级班子建设这个根本,把有思路、懂经济善管理的经济能人吸纳到村级班子中来,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供人才支撑。
突出把准农林产业“重点”,打好乡村振兴“品牌”。重点推出产业“品牌”。双牌农林资源非常丰富,生姜、楠竹、茶叶、中药材等农林产品久负盛名、声名远播。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一批产业大户,合股发展农业产业,全县农业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新建粤港澳“菜篮子”备案基地3家,累计建成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2家,完成“二品一标”认证8个,双牌虎爪姜获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重点推出加工“品牌”。引进高科技人才和一流的先进技术,与中南林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利用本县丰富的农林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竹木、粮食、果蔬、油料、茶叶、中药材等精深加工,既培植了财源又增加了农民收入。特别是竹木工艺品已出口国外,为乡村振兴打响了国际品牌。重点推出美食“品牌”。通过开展双牌县十大美食评选等活动,全力打响剁椒鱼、酒糟肉、阳明腐乳、牙山羊肉等美食品牌,谋划建设双牌味道一条街、文创产品一条街。
突出把准环境整治“焦点”,打造乡村振兴“靓牌”。聚焦“百村比武”。以开展百村大比武为抓手,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农村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以及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全县农村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建成国家森林乡村7个、省级美丽乡村6个,省级精品乡村1个。聚焦厕所革命。把农村改厕工作纳入乡村振兴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周一调度、一月一排名、一季一点评”工作机制,组织开展常态化督导检查,发现问题立即交办、限期整改、确保取得实效。2022年奖补与2021年相比大幅提高,今年的农村户厕所改(新)建共落实1040户。聚焦垃圾分类。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建设城镇社区和乡村回收站点、分拣中心、集散市场“三位一体”的回收网络,持续优化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清运,保证垃圾日产日清。聚焦公共环境。持续改善村庄公共环境,解决村庄私搭乱建、乱堆乱放、线路“蜘蛛网”等问题,做好“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组织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建设试点。
突出把准乡村治理“堵点”,打好乡村振兴“新牌”。创新推出乡村振兴月例会。把每月召开一次例会作为乡村振兴的新举措,制定《双牌县全面推行乡村振兴月例会方案》,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大胆探索实践,搭建好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说事、民主议事、民主监督、化解矛盾的平台。创新推出根治陈规陋习新办法。采取“自下而上、因地制宜、一村一策”的新方法,重点整治农村大操大办、封建迷信、“黄赌毒”、不孝不尊、酗酒斗酒等陈规陋习,深入开展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群众建立科学、健康、和谐的新生活方式,不断提高群众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创新推出乡村治理新体系。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新体系,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抓好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推进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实施网格化管理和精细化服务,完善村规民约,推进移风易俗,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乡村治理工作已在全县114个行政村全面铺开,来势看好,已初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