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聚焦河南乡村振兴,为河南乡村振兴助力!
【宜春】奉新县澡下镇:群众唱主角 齐心促共治
发布时间: 2022-07-22 22:46:22 来源:江西文明网 编辑:admin 【字体: 打印

       汪家村地处宜春市奉新县北部,与靖安香田乡接壤,距奉新县城20公里,山清水秀,小桥流水,是江西省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全村辖区面积10平方千米,有村民小组15个,共有460户1460人,现有党员52名,其中村“两委”干部7名。全村有耕地面积4600亩,山林面积1.8万亩。

       近年来,汪家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推行“百姓说事点”建设这一机制推进移风易俗、乡风文明不断深入,让广大村民做移风易俗的参与者、实践者,讲民主促文明,达到了群众唱主角,齐心促共治的良好局面,从而有力促进了全村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党建引领,搭好“小平台”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人员结构的多样性、矛盾纠纷多元化日显突出。宅基地纠纷、资源权属纠纷等可依据相关法律条例明晰调解处理,然而,村里的一些陈规陋习,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耗费大量人力、财力有时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拖而不决,只会使矛盾继续酝酿,“小纠纷”变成“大问题”,从而变成“疑难杂症”。 

       “百姓说事点”最早是汪家村干部与群众在村头大树下在小板凳上闲聊,边聊天中就解决了一些具体矛盾和问题。这一举措得到党委高度重视,并以汪家村作为示范点,正式启动“百姓说事点”建设,并将“移风易俗、文明乡风”建设潜移默化融合到“百姓说事点”这一机制中,最大限度地激发村民参与到移风易俗、文明乡风建设中,提升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让村民的事有处说,自己说,把理摊开;让村民的事邻里听,让理越辩越明。

       规范治理,建好“小体系”

       澡下镇通过探索建立“百姓说事点”,以网格员为触角,收集各类话题线索,定期开展“论家事议村情理村事”活动,让群众把心里的“郁闷”说出来,把邻里间的“小疙瘩”解开来,把建设新农村的“好点子”讲出来。

        该镇“百姓说事点”历经探索实践,做到四个一:一是培养一支志愿队伍。由村干部、普通党员、退休老干部等德高望重群体作为“百姓说事点”志愿者,充分发挥他们在宣传党的政策法规、倡导文明新风、引导法律服务等的示范引领作用,形成邻里守望相助、弘扬孝亲敬老、破除陈规陋习、崇尚好人文化的良好文明新风氛围。 

       二是设立一批办公平台。通过设立悬挂一块工作牌、建立一套工作流程、设置一块公示板、放置一本记事本、设立一处图书角、明确一名信息员的“六个一”建设标准,做到有人可靠,有章可循,有事可查,有书可学。

        三是建立一套运行机制。“百姓说事点”在村级党组织的管理下,主要围绕“问事”、“说事”、“办事”、“议事”、“查事”五个方面进行,“问”主要是针对隐患矛盾初期的问题,由信息员主动询问,“说”主要针对已经有苗头,初步呈现的问题,主动靠前处早处小,“办”主要针对性的解决处理相关问题,“议”主要是针对暂时不能解决的矛盾,通过商议解决处理,“查”主要针对扑风捉影的、不能确定的谣言进行查证,消除隐患。

        四是规范一批活动场所。村子在文体活动中心广场和法治文化广场的基础上,为接地气,说事点一般不限于场地,小卖部、室外晨练点、凉亭等百姓经常聚集的地方均可发挥作用。一方面由村级信息员主动靠前,及时收集信息线索处置;另一方面由志愿者依托室外场所开展各种文化娱乐、体育锻炼、法律法规宣传等各类移风易俗文明实践活动,吸引广大村民参加,潜移默化转变村民思想观念,从而形成好家风、好民风、好乡风。

       共治共享,解决“小疙瘩”

       设立“百姓说事点”的初衷主要是让群众把心里的“郁闷”说出来,把邻里间的“小疙瘩”解开来,把建设新农村的“好点子”讲出来。针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志愿者能当场解决或解释说明的,当场予以解决或解释说明,不能当场解决的,由信息员及时收集交给村两委领导班子讨论解决。

        如汪家村徐某与同村陈某,因一起去年在安徽蒙城建筑工地上发生的工伤事故引起的赔偿纠纷中,就是通过在“百姓说事点”上村民议论纷纷,信息员知道后反映给了“百姓说事点”调解志愿者。志愿者立即去往徐某与陈某家了解情况,在得知事情原委后,通过多番调解与劝说,志愿者找准双方矛盾纠纷关键点所在,努力从两方面做好调解工作:一是从受害者角度出发,积极安抚伤者情绪,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二是从实际事故出发,耐心做好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引导徐某换位思考,正确认识事故发生后对陈某的日常生活及以后的工作带来的严重不便,劝导徐某作为同村人,不能伤了和气,应妥善做好受害人的赔偿工作。经过志愿者的不懈努力,最终得已圆满化解。 

       乡村作为熟人社会的延续,邻里之间本当“唇齿相依”,瞬息间矛盾的激愤,在周边党员和群众的见证和劝导下,“让他三尺又何妨”,终有台阶可下并一笑泯然。

        此外,虽然移风易俗得到一定成效,但是“红包攀比”“天价彩礼”等现象仍然存在。自古以来我们重视忠孝仁义、廉耻礼德等传统传承,这里既有传统理念,更有人情写照。然而人情贵在坦诚真实,错在繁文缛节、变质走样。贸然一刀切,直接予以限制抵制,不仅不能够解决问题,反而会得到群众的抵触。民风涵养非一日之功,具体司法实践实际调解的婚恋类纠纷中,该镇通过“百姓说事点”建设,此类事宜村民已经逐渐会加以自我约束,人情往来间的攀比也有很大改善。

       自“百姓说事”运行以来,到目前为止,已登记事件36件,成功解36件,化解率达100%,已实现“三多三少”:一是讨论家长里短的少了,讨论村级公益事业的多了;二是邻里之间互相腹诽的少了,宽宏大度的多了;三是“各门自扫门前雪”的少了,互敬互重友好和睦的多了。让新时代文明之风劲吹乡村,文明新风蔚然成风,让村民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全村呈现出一股互助互敬、安居乐业的良好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