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凯里市深入实施“孔雀归巢”人才计划,选优头雁、回引“归雁”、培育“雏雁”,激活乡村人才动能,助力乡村振兴。
精准配强乡村振兴“头雁”。采取择优留任、回请外引等方式,选优配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全市208个村(社区)“两委”负责人实现“一肩挑”。实施新时代农村基层干部乡村振兴主题培训计划,组织20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参加省、州专题培训班,组织47人赴广东佛山参加东西部协作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208个村(社区)“两委”负责人市级重点培训全覆盖。采取“财政补助+自筹”方式,精选8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参加学历提升,锻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民生情怀、有攻坚能力、有廉洁操守的“领头雁”队伍。实行“双述双评”制度,建立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履职要点和任务清单,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向镇(街道)党(工)委、党员群众代表述职,并接受评议。每季度组织一次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擂台比武”,采取实地观摩、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互评、领导点评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台上比武、打分排序,将大比武结果作为村(社区)干部绩效考核、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目前,开展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擂台比武”活动2次,营造学习“好支书”、争当“好支书”的浓厚氛围,让“领头雁”带领雁阵齐飞。
精准回引乡村振兴“归雁”。实施“凯才归乡”行动,大力引进农业、文旅、教育、卫生、康养、规划、生态等领域人才。建立科技特派员选派管理制度,10名省级科技人才服务20个镇(街道)产业。将930名各领域人才“组团式”精准匹配到14个乡村振兴“人才宜站”,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严格落实选调生到村任职制度,25名选调生到村任职。用好“黔归人才”库,摸清乡土人才资源,分级分类建立乡土人才信息库,启动新一轮“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名导游、名工匠、名绣娘、名厨师”“名院长、名医师、名护士”等各类本土优秀人才评选、培养,新评选命名“三名工程”名人才136名;大力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春晖行动风筝计划”、乡村振兴巾帼行动等。鼓励支持科技特派员及团队带技术、带资金、带项目下乡参与成果转化和收益分配,领办创办协办农民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和农业企业。建立健全乡村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精准培育乡村振兴“雏雁”。强化村级后备人才培养力度,注重在退役军人、致富青年、返乡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将表现优秀的年轻人才作为后备干部培养,着力储备一批基层经历丰富、业务能力娴熟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全市储备有村级后备力量681人。实施本土人才提质行动,着力培养一批有基础、有热情、年纪轻的“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目前已建立全市乡村能人信息库1247人。深入推进“青年人才交流计划”,从农林、教育、水利、旅游文化等系统及镇(街道),选派一批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年轻人才,送往对口帮扶的佛山市有关单位、人才团队、规模企业等进行跟班学习。积极开展对年轻干部的蹲苗锻炼,以新招录(聘)的乡镇公务员或事业站所工作人员充实到基层一线为契机,通过挂职交流锻炼、轮岗交流锻炼,助力年轻人才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选派2名35岁以下科级领导干部到州直部门挂职;选派11名年轻干部到省直、州直部门跟岗锻炼,37名镇(街道)年轻干部到市直部门跟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