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聚焦河南乡村振兴,为河南乡村振兴助力!
三都:家有“绿色提款机” 小康日子甜蜜蜜
发布时间: 2022-08-02 16:33:28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编辑:admin 【字体: 打印

        山上,万亩茶山叠翠铺绿;山下,茶青交易热闹非凡。

      “这段时间每天都要加工1000多斤茶青,一会儿到下午4点,我还得赶去茶青交易市场收散户的茶青呢!近日,在三都自治县大河镇和平村,贵州永诚永茶业有限公司的茶叶加工厂里,33岁的谭成友正麻利地将加工好的夏茶装入袋中准备发货。今年是他返乡创业的第11个年头,他的茶叶加工厂覆盖茶园面积已有近千亩。

        在和平村,像谭成友一样敢闯敢干、返乡扎根的年轻人有不少。10年前,和平村在扶贫政策支持下大力发展茶产业,吸引了外出青壮年返乡创业就业。如今,全村茶园面积2.3万亩,加工企业56家,人均4亩茶园,家家户户有茶园,村民们不需外出就有致富门路,还带动周边乡村百姓通过采茶获得务工收入,茶产业成了和平村的“绿色提款机”。

        产业落地 “荒芜田园”焕发生机

       “房前屋后都是茶树,平缓坡地种的都是茶叶,陡山上才是杉木林。”和平村村民谭忠贵与茶打交道多年,如今靠着自家30多亩茶园,每年有近10万元的纯收入。

        可曾想,这一边远的民族村寨,以前由于道路闭塞、没有产业支撑,村民穷得叮当响,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村子成了老人和孩子留守的“空心村”,土地也纷纷撂荒。

        上世纪70年代,和平村曾开始零星种茶。海拔介于820到1636米之间的和平村,是三都自治县海拔最高的村子,优越的土壤条件和气候环境,满足了茶树生长的需求。但由于基础设施差,生产方式落后,茶产业只能给当地人换来几个“盐巴钱”。

        转机就在2012年。

        当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明确要积极推进茶叶基地建设,努力提高茶叶加工能力和水平,提升黔茶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三都自治县充分利用这一大好机遇,通过项目支持,大力发展茶叶产业。

        和平村基层党组织抢抓机遇,科学规划,大力发展茶产业。而后,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各地精准实施产业扶贫,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举措落地生根,和平村茶产业发展越来越好。

       “时任村支书吴起江以及老党员黄忠国等人带头种植茶树,大家乘着脱贫攻坚政策的东风,风风火火干了起来,大户带小户,从荒地到旱田,凡是能种茶的各个角落,几乎都种上了茶树。”和平村党委书记廖元均介绍,如今,村里的茶园面积2.3万多亩,全村5846人全部受益。

       配套加工,小山村成为返乡创业沃土

        “茶叶种出来,还得想方设法加工卖出去。以往茶青零散交易,茶青卖不上好价钱,有时还没有客商来收。自从村里越来越多返乡创业的村民开起了茶叶加工厂,茶青交易就不再难了。”廖元均说。

       谈及返乡创业,张永便是其中一位。看到村里茶树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加工却跟不上,张永毅然决然选择返乡参与产业发展,成为了致富带头人。

       “从2013年茶叶加工小作坊,到2017年成立贵州省三都水乡茶业有限公司,再到今年我们新建的标准化茶叶加工厂已经投产,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张永高兴地说,村民们采摘的茶青,村里的加工厂都会稳定收购,看到销路不是问题了,村里种茶的人自然就多了。

        在和平村,大大小小的茶叶加工厂有56家,负责统一收购村里茶园的茶青,加工和销售。

        为了进一步推动村里茶叶生产,方便茶农和茶企交易茶青,今年3月,和平村茶青交易市场正式启用,46个摊位由茶企租用。每天下午4点半至晚上9点,市场上人头攒动,你买我卖,迎来送往,好不热闹。

       “茶青交易平台的搭建变零散交易为集中交易,在拓宽茶青交易渠道的同时,稳定了茶青价格,保障了茶农茶企利益,同时,我们也便于统一管理。”廖元均说道。

       和平村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茶产业,龙头公司的带动,促进茶叶品质的提高,激发着茶农管理茶园的积极性。去年开始,合作社还帮助企业一起找市场,通过东西部协作、组织参展茶叶博览会等,村里茶叶的销路越来越广。

       产兴业旺,村民有了“绿色提款机”

      “从2月采到10月,一年8个月的采摘期,每个月差不多都能有2000块的收入。”普安镇的村民王光霞在和平村茶叶基地里忙着采摘夏茶。由于和平村较周边村寨的茶叶种植面积大,像王光霞一样,在茶叶采摘旺季奔走在邻乡的村民不在少数。

       “每到采茶旺季,我们都会请周边的村民来家里茶园帮忙采收茶青。包吃包住,按斤两支付报酬。常年在我这儿帮忙的村民有15个。”潘忠生说。

      这几天天气好,和平村村民潘忠生家的茶园里,茶芽又冒了出来。他又请来8个采茶工帮忙采茶,妻子李天银每天做饭往茶园里送。10亩茶园,每年有6万元的纯收入,近年来,潘忠生一家的日子越过越好,还在村里开上了一家小卖部。

       地处大山深处,老王山脚下的和平村里,人们从之前争着外出谋生路到现如今返乡扎根争做致富带头人。“产业带就业,村民因茶而富,这是十年前根本想象不到的。”廖元均说,村里的茶园常年用工量在1万人次以上。我们将以和平村为中心,不断辐射带动周边村寨共同发展茶产业。

      在老王山,每年4月至5月,杜鹃花次第开放。山上赏花,山下品茶,和平村接下来将发展茶旅一体,进一步拓宽增收门路。

     “茶产业已成为三都自治县农村经济发展的富民支柱产业。我们将强抓茶叶提质增效,提升茶叶加工水平,促进茶产品流通,进一步盘活农村资源,让产业更兴旺,农民生活更有奔头。”茶叶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屠慧成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