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扎根农村十载,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模式,带领没有一台收割机的上泉坪村实现全村机械化种植,解决上泉坪村1000多户留守老人、妇女的就业问题,使留守村民户均年收入增加1500多元;她推广的优质粮种和最新育秧技术,使300多名农户增加收入50多万元;2018年,她当选中国妇女十二大代表,先后荣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全国巾帼新农人”等荣誉称号。她,就是南漳县东巩寨子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青。
回村创业反哺家乡
2012年11月,赵青放弃武汉公司的优厚待遇,回到家乡南漳县。当她正为就业还是创业发愁时,发现村里大量土地闲置,非常可惜。通过三个多月的考察了解,赵青和丈夫贷款10万元,于2013年在姚岗村流转180亩土地,成立了合作社,注册了家庭农场,从此走上了发展现代化农业的新型产业之路。
2015年10月,南漳县作为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县,在上泉坪村开展以合作社为经营主体的土地股份合作模式试点。但上泉坪村地处山区,地形复杂,机械操作十分困难,导致本地村民不愿种地,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
赵青抓住时机,在上泉坪村流转1000多亩土地,投资28万元,用两年时间修整出大片平坦整齐的稻田,并成立东巩寨子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279户社员,按照自愿入股、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按股分红的原则,把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化为股 权。
刚开始,上泉坪村的很多村民不相信赵青这个外乡人。但村民有困难,赵青总是冲在最前面。日复一日,她的付出,全村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从初来乍到备受排挤,到如今深受村民信赖,赵青把合作社办得越来越红火。2016年,东巩寨子米种植专业合作社股份红利达50多万元,向农户发放各种报酬160多万元,解决了村里1000多户留守老人、妇女的就业问题。
推广机械化种植技术
过去种地需要大量人工,人工费居高不下,赵青决定尝试机械化育秧、插秧。然而,育秧技术成为“拦路虎”。
为解决技术难题,赵青一边上网查资料,一边到外地农场考察取经。随后,她又贷款10万元购买了秧盘2万个、插秧机2台等先进设备,尝试机械化育秧、插秧。2014年,500多亩地只有少量的死苗现象。
在赵青的带动下,上泉坪村基本实现全村机械化插秧,一亩地能节省成本100多元。仅2014年,赵青推广的优质粮种和最新育秧技术,使300多名农户增加收入50多万元。
赵青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建立厂房,并购买土壤改良、测土配方、病害生物防治以及水稻品质检测等设施设备,推出代清理、代烘干、代加工、代销售、代储存等服务。通过统一订单收购、统一品牌销售,大米价格得到提升,全村1000多户村民户均年收入增加1500多元。
截至目前,合作社拥有入股社员479户,土地入股规模经营总面积2500亩,每年给村民们的分红和工资达200多万元,先后带动周边5000多户村民参与其中,帮助34户贫困户实现脱贫。村里的水、路、农业设施焕然一新,环境得到了全面改善,村民生活越来越幸福。
发展绿色生态种植业
“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粮食质量是基础。”十年来,赵青一直扎根大地,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在田间地头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指导农民科学施肥、生态种植。
上泉坪村泉流众多、土地肥沃,有“荆山小桃源”之称。为追求生态种植,保证粮食质量,赵青选用传统品种,坚决不使用化肥、农药。没想到,第一年秋收亩产只有420斤,直接亏损37万元。2017年,眼看着丰收在望,又遇到持续大雨,金黄的稻谷在雨水中变黑、发芽,合作社损失近50万元。
“必须要请专家指导!”2017年12月,省水稻专家带着团队来到基地,帮助赵青解决种植品种口感、香型等问题,并针对当地气候制定了种植规划、明确了发展方向。如今,全村2700多亩田地全部种上了有机水稻,全年生产有机大米15万公斤,产值达800多万元,“香米一号”“香米二号”获得有机认证,“泉水香米”获得A级绿色食品认证,主打的“东巩寨子”牌系列有机绿色冷泉香米已销至全国各地。
热心公益回馈社会
创业的艰辛,让赵青深感“扶贫帮困”是年轻创业者的责任。给幼儿园送米,她坚持保本供应;为社区老人送米,她免费配送到家。同时,她还热心公益事业,如慰问留守儿童、看望退伍军人等。
借助春秋寨景区的区位优势,赵青牵头组织20多名妇女发展农家乐。2018年起,通过成立扶贫车间帮扶、带动三个扶贫安置点100多户农户解决吃饭、就业、创业难题,重点支持的31户人均年增收达上万元。
赵青积极参与公益活动,2019年资助了28位困境儿童。2020年疫情暴发后,她第一时间捐款捐物,把价值7.2万元的物资送到疫情防控一线。疫情管控初期,她带着一家老小从南漳县城赶到合作社基地,白天黑夜地加工、包装大米。听说外地市民买不到大米,她自掏腰包支付高额配送费发货,还把自家的腊肉、干货一起送给对方。
赵青说,她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通过合作社带动上泉坪村乃至东巩镇发展有机稻种植,让更多农民走上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