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打石镇地处湘江湘江西岸,与渌口隔江而望,西与湘潭谭家山镇、易俗河镇毗邻,南北与三门镇、群丰镇接壤,是株洲市天元区农业农村工作重镇,更是天元区乡村振兴主战场。近年来,雷打石镇严格对标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方针总要求,在产业发展壮大、环境改善提升、乡风文明建设、人才培育等五个方面持续发力,在2021年度雷打石镇被评为株洲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成效明显贡献比较突出单位。
以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2021年以来,依托石三门现代农业公园建设,进行资源整合,建设石三门现代农业公园融合发展集中展示区(位于铁篱村石三门大道入口,总面积224.48亩),吸引叁农、裕农、绿之优、旭森、文浩等企业和合作社入驻协同发展,培育“一村一品”(伞铺村建设红薯育苗基地,铁篱村建设黄金贡柚产业园),扶持农业项目落地生根(绿之优蔬菜无土栽培、科普及亲子体验园落地于先锋村),各村产业发展积极性大幅提升,营造出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成功打造出伞铺红薯、铁篱贡柚两大特色农产品产业和“绿之优”等蔬菜品牌; 2021年伞铺村实现经营性收入增幅50%;总结探索出“胜塘模式”,盘活闲置资源,零成本流转土地。
以人才振兴助推乡村振兴
在雷打石镇党委书记的带领下,开创天元区首个“共青农场”,10余名年轻机关干部通过自耕自种自管自收,逐渐知农时、会农事、察农需、接地气,较大弥补了农学知识的匮乏和农村经验的不足。目前雷打石镇留学生2名,研究生8名,本科21名。
雷打石镇还涌现出不少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例如辞去高薪回乡创业的姜兴,自主钻研改装农机的郭道,自学技术种养结合的郭义。
引老乡建家乡,利用所见所闻指导乡村振兴。由本地乡贤戴永红组织发起的空灵岸爱心敬老协会,汇聚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每月定期开展2次帮助独居老人的居家服务,不定期组织义剪、义诊等活动。
以文化振兴赋能乡村振兴
自2018年开始组织开展以“共叙鱼水情深、共商乡村振兴、共议致富良策、共创平安家园”为主题的“屋场夜话”活动,已成功举办51期,以党政领导为主讲人,利用晚饭后的空闲时间深入到农家屋场,直接面对面交流的群众达8000余人,间接影响面约2.2万余人,收集社情民意678条,办理、反馈以及群众满意率为100%。
聚焦乡风文明建设,着力开展移风易俗行动,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专业志愿服务队伍,以点带面,推动全镇民风乡风的改善。创新“人大代表+木兰帮帮团”形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事;深入开展“我为大家平安保一天,大家为我平安保一年”义务巡防,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文明劝导活动,让乡风文明在一点一滴中改善。2020年雷打石镇荣获“省级文明村镇”称号,2021年成功评选“中国好人”1人,“湖南好人”6人,市“最美志愿者”1人。
以环境改善促进生态振兴
乡村要发展,环境是底色。人居环境整治再提升。突出抓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厕所革命,深入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建立村庄保洁长效机制,持续发力治理村容村貌,因村施策推进污水治理。切实开展老街综合治理。雨污分流,对生活污水进行治理后排放,改善水环境。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逐步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改善村庄生产生活环境,掀起打造整洁有序、生态文明的美丽乡村热潮,推动全镇“颜值”提升,大幅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水环境提升。一方面幸福河渠建设,针对石三门大道两侧渠道进行了清淤扩容固堤美化,长度约500米,建设内容包括驳岸景观、亲水平台、水车、河渠观光道等,同时做好绿化亮化、堤岸加固和生态修复等工作。另一方面小微水体整治和美化,完成石三门大道两侧11个小微水体整治和美化工作,包括清淤扩容、整修固堤、绿化亮化等内容,沿线山塘一改往日脏乱面貌,变得清波荡漾、绿树成荫。通过多种方式、因地制宜对小微水体的改造,给附近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去处,大幅提升了村庄整体环境,给周边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以党建引领推动组织振兴
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战斗堡垒作用。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支村两委班子,筑牢坚强战斗堡垒,充分发挥主心骨作用;坚持政治理论学习,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利用“学习强国”“株洲党建”等平台,以“引领学、集中学、研讨学、自主学”形式,全面提升党员综合素质;开展神农湖红色宣讲、钱子勤烈士墓专题宣讲、“看学议”等特色学习活动,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
帮困解难。创新农村致富模式,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提升村集体经济收入,不断激发乡村振兴“组织动能”;提供“雷镇特产会·助力老乡有我”微信群平台,帮助农户销售自家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