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省始终把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作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抢抓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近3年来,落实中央财政资金9399万元,实施了霍山黄芽、长丰草莓等2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项目。在工程实施中,注重发挥龙头企业带动、品牌溢价的功能作用,在要素、资金、脱贫、统销和文旅等方面进行积极尝试,通过多种途径稳固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更多农民融入地标产业,分享增值收益。
土地流转“获租金”
今年以来芜湖市在全市建成了100个智慧“芜湖大米”示范基地,种植面积由去年的4万亩增加到15万亩,智慧“芜湖大米”推广进入加速模式;铜陵市为打造铜陵白姜产业发展积极推广“公司+农户+合作社”发展模式,从源头把控,实行统一耕种、统一供肥、统一种植标准、统一回购,帮助销售变现,不仅能带动农户增收,还能促进铜陵白姜种植更规模化、标准化。
发挥地标企业经营优势,拓宽土地流通渠道,实现农业生产与农民收入双升双促。芜湖大米、铜陵白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农户以转包、出租、托管向企业和种植大户流转土地,实现生产的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当年,农户获得土地流转租金500元/亩以上,产品产量与价格增长30%以上。
资金入股“分股金”
旌德灵芝产业发展已30余年,基地6000余亩,产量1000余吨,已开发出7大系列100余种产品,总产值4.2亿元,全县规模灵芝生产企业4家,灵芝种植及加工专业合作社12家。旌德灵芝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安徽黄山云乐灵芝有限公司与三个自然村发展灵芝、石斛种植,壮大了集体经济,每年保底分红14万元以上。发挥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优势,连通资金、参股、生产、分红等环节,让“村民”变“股民”,分享品牌红利。旌德县农户以现金、林地等方式入股旌德灵芝生产企业,实行统一供种、统一管理、统一分红等措施,农户户均收入增加7000元以上。
基地务工“挣薪金”
长丰草莓作为地理标识农产品不仅致富了农户,还带动当地群众就近务工增收。今年40多岁的蒋晓芹在当地的蝶恋花草莓园务工多年,每天有100多元的务工收入,她非常开心。
发挥地方传统农业技术在地标农产品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吸纳区域内农户参与农业生产,获取务工收入。长丰县将保护工程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推动贫困帮扶人员特别是留守老人在长丰草莓生产基地就地就近就业,实现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经济效益创历史新高的同时,长丰草莓品牌价值突破100亿元。
订单种植“得酬金”
在合肥专门从事霍山黄芽销售的安徽省霍山县缘圆缘工贸有限公司共同携手霍山县徽之元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订单式”产业帮扶,统一生产,共享技术,统一销售,使农户没有后顾之忧,有效促进当地农户增收,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2021至2022年春季,公司给困难农户免费发放高产茶苗200多万棵、有机肥80多吨。2021年,合作社参与种植绿色有机茶的农户达到162户,每亩每年净增收3000元以上。2021年合作社产品实现销售收入3000余万元,带动500余户农民增产增收,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发挥地标农产品市场渠道优势,开展订单统购统销,保障农户收益。霍山黄芽推行“经销商+工厂+主体”模式,由经销商向茶叶加工厂派单,加工厂组织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采摘鲜叶并进行加工。实现了全订单种植、全保护价收购、全网点覆盖的“三全”发展模式,推动山区茶农人均收入提高800元以上。
三产融合“赢现金”
在青阳县乔木乡,当地村民种植九华黄精积极性高涨,很多人家都在屋前屋后、山地和闲置空地里种植黄精,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近年来,这个乡将发展壮大九华黄精产业作为主抓手,积极建设九华黄精小镇,在培植大户种植九华黄精的基础上,积极引导普通村民种植九华黄精,闯出了一条“庭院黄精”新模式,让村民都尝到了种植九华黄精的甜头。
青阳县乔木乡围绕保护工程建设要求,着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建了该省第一个九华黄精特色小镇。当地农户以休闲农业为基础,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户均增收1.1万元以上,其中经营性收入占总收入的70%。
安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站站长刘成美介绍说,通过实施地理标志保护工程,全省扩增标准化(核心)生产基地面积27.5万亩,建成特色品种繁育基地及种质资源圃41个,开展标准化生产培训13000余人次,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合格率保持100%,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2家、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56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7家,带动农户35万人、增收5.5亿元,助农增收与财政支出效益比近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