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聚焦河南乡村振兴,为河南乡村振兴助力!
慈溪胜山激活乡村共富“新引擎”
发布时间: 2022-08-12 21:40:30 来源:慈溪市农业农村局 编辑:admin 【字体: 打印

        慈溪胜山镇持续挖掘利用200多年红菱种植优势,通过采取建红菱基地、强基础设施、引社会投资、抓规范生产、搭节庆平台、促产业融合等综合措施,打响胜山红菱特色品牌,实现“一只红菱成就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美好愿景。2021年度,全镇红菱种植面积1000亩,年产量550吨,亩产值达11000元,实现菱农收入同比增长10%。胜山千亩红菱多次登上央视、人民日报等媒体。

      以菱兴农,彰显产业共富本色。一是高标准特色打造。围绕自身产业特色,制定红菱生产标准,通过因地制宜对红菱种植推行环境整治、选种育种、施肥除虫、包装销售等标准化模式,并投资500余万元将红菱基地建设成为宁波市首个红菱生产标准化示范区。二是高质量精准服务。科学研判致富突破口,将红菱作为低收入农户增收的主要途径,建成农事服务中心、村级综合服务社,聘请宁波市农科院专家专业指导,为菱农提供政策咨询、农技指导、融资担保、生活便民等综合性服务,已累计帮助农户减少经济损失200余万元。三是高水平抱团发展。充分发挥组织作用,成立东菱果蔬专业合作社,将200余户红菱种植散户联结起来,开发红菱品牌专属logo,注册“胜山红”商标,采用“基地+农户+合作社”的产销模式,对胜山地产红菱进行统一包装、统一运营,提升胜山红菱附加值及影响力。目前,胜山镇正积极开展红菱国家地理标志创建工作。

       因菱而美,擦亮生态共富底色。一是“生态治水”提升水系的生态服务功能。深入开展红菱水环境提质促产行动,以防洪排涝为基础、红菱种植为中心、水质提升为基线,组织实施生活污水纳管、日常巡查监督、河道疏浚清淤、增殖放流、河岸废弃地整治等系列整治工程,累计整治二三类河道8925米,2021年红菱亩产较往年提升50公斤左右。二是“以菱兴水”形成互补的生态良性循环。将“红菱基地”作为因水而美、因水而兴的重要实践窗口,总计投资70余万元进行景观绿化建设、水文化打造,建成河道景观4处,打造亲水健身步道、休闲广场、九曲长廊等休闲场所5处,营造出“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环境,补齐人居环境短板,提升美丽乡村品质,2021年红菱基地创建成为宁波市“五水共治”实践窗口。三是“水菱相融”打造治水的公共宣传窗口。充分发挥红菱基地“窗口效应”,通过红菱宝宝护水宣教、“五水共治”专题宣传、亲水互动区实践体验等活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培育传播生态文化,发动党员群众组建“河小二”志愿突击队、“银辉”志愿服务队、义务监督员团队,多方联动参与护水行动,汇聚生态保护的巨大能量。

      以菱为媒,提升品牌共富成色。一是打好“以菱促节”牌。以节会活动为抓手,进一步提升红菱知名度,做强做大红菱节系列活动,把“红菱节”作为开放招商的平台和载体,挖掘胜山在外企业家及乡贤资源,以红菱聚乡情,举办招商推介会、乡贤助发展大会等活动,让更多的客商了解胜山、融入胜山,累计助推9个重点规划项目借节庆签约,涉及投资额近38亿元。二是打好“以菱促旅”牌。推动农旅产业融合发展,撬动社会投资累计达500余万元,先后引进半耕农场、红菱饭店进驻,将红菱基地打造成为集观光旅游、田园采摘、农事体验于一体的新晋农旅休闲网红打卡地,获评宁波市专项休闲旅游基地,累计吸引游客达8万余人次,并顺势推出红菱基地农家趣味游、服装布料市场商贸购物游、“一山一寺”祈福游、四灶浦沿江风情线休闲游四条旅游线路,打造连接东西“生态、人文、商贸”旅游线,胜山镇获评为省3A级景区镇,全面推动了乡村旅游发展。三是打好“以菱促文”牌。打造红菱特色文化符号,深度培育“清波红菱、大美胜山”等对外交流文化品牌,通过建设红菱文化展厅、聘任红菱文化科普员、举办红菱群众文体活动等形式,讲好胜山红菱故事,注重将红菱产业与新潮流、新风尚相结合,推出红菱糕、红菱宝宝、红菱饼干等更多承载胜山印记的文创产品,充分展现胜山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