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聚焦河南乡村振兴,为河南乡村振兴助力!
淮北:党支部引领强村富民
发布时间: 2022-09-02 14:54:37 来源:安徽日报 编辑:admin 【字体: 打印

为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引领作用,解决支部软、集体弱、群众散、产业少等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自去年以来,淮北市创新开展党支部引领合作社试点工作,并将其作为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关键一招。今年4月,该市已成功申报第一轮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承担着“党支部引领合作社发展”的改革任务。

试点先行 成效初显

近日,记者走进濉溪县刘桥镇王堰村,在“振兴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基地,看到饲养员王友增正给一只只小蜗牛喂食。“最近,合作社有500余公斤白玉蜗牛远销四川,特色种养业助我们增收。”王友增高兴地说。

淮北市选择部分镇村开展党支部引领合作社试点工作,王堰村就是试点村之一。去年5月,王堰村党总支牵头,在争取淮北市和濉溪县50万元扶持资金的基础上,动员60户村民出资43.4万元入股,58户以210亩土地入股,注册成立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主营白玉蜗牛养殖、大棚蔬菜种植以及规模化农业。

入股的村民在获得股权收益的同时,还可就近务工,进一步拓宽增收致富的渠道。“我家4亩土地入股合作社,一亩地流转租金800元,在合作社打工,每月还有工资。”王友增补充说。

不仅在王堰村,去年该市相山区渠沟镇张楼村也成立了淮北市益产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256户农户入社,入社土地700余亩,发展油葵、菊花等经济作物种植,入社农户户均增收1300元以上;杜集区高岳街道双楼村对原有的蔬菜合作社进行重建、改组,摸清资源、资产底数,然后量化股权,吸引种植户入社,入股社员462人,流转土地703亩,农民增收约350万元;烈山区古饶镇南园村成立新家园“三农”服务专业合作社,以土地托管和良种经营为主导产业,形成“种、收、储、售”全过程产业链,年产值400余万元。

前不久,中共安徽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安徽省农业农村厅下发《关于认定第一轮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及有关事项的通知》,在全省确定的第一轮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中,市级试验区仅有两市,淮北市为其中之一,承担“党支部引领合作社发展”改革任务,改革试验周期原则上为2年。

根据《淮北市党支部引领合作社发展试验方案》,该市将在全市23个镇(涉农街道、园区)全面开展党支部引领合作社工作,每个镇(涉农街道、园区)择优选择2个至3个重点村开展试点,通过总结发展模式、提炼典型经验,为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提供“淮北模式”“淮北方案”。该方案显示,淮北市将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大力培育土地股份合作社、生产经营型合作社、劳务合作社、置业合作社、生产经营服务合作社等5类合作社。

自愿入社 抱团发展

“今天,我成了合作社的一员,心里很高兴。村集体经济发展好了,我们得到的实惠将会更多。”日前,在淮北市杜集区朔里镇官庄村,村民豆功新笑着说。

当日上午,官庄村会议室内热闹非凡,由村党支部组织的官庄村农业专业合作社成立大会在这里举行。按程序选举产生了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部分以资金入股的社员代表还在现场缴纳股金,并领到了股权证。

近年来,官庄村积极探索推行党支部引领合作社的发展思路,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土地流转、劳务服务、社企联营等经营形式,建起了村集体与群众的经济利益共同体。此次成立的合作社由官庄村党支部牵头注册,村集体经济公司代表村集体入股5.76万元,村民土地折资入股6.0728万元,党员干部和群众以资金入股6.08万元。

“党支部引领合作社发展,官庄村党总支书记任合作社理事长,村里的党员干部纷纷带头入社,极大地调动了村民入社的积极性,大家的干劲更足了。”朔里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王成说。

“党支部在引领合作社运行上,既要凸显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地位,又要注意做到‘引导而不强迫、支持而不包办、服务而不干预’。”据淮北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明磊介绍,该市积极推动村“两委”干部与合作社双向任职,村党支部书记或者支部成员代表村集体,通过注册成立或入股重组农民专业合作社;坚持把优秀人才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把“村党组织书记担任合作社理事长”写入合作社章程;坚持“党领导合作社”,明确规定由村党组织把牢生产经营权、利润分红权,加强对合作社日常运营的指导、监督和审计。

此外,基层党支部在引领合作社发展中,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认真贯彻“加入自愿,退出自由,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坚决不设村民100%入社指标,坚决不搞“一刀切”,让村民自愿加入合作社、抱团发展,从而获得劳务费、土地流转费和年底分红等收入。

共建共享 强村富民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淮北市烈山区宋疃镇和村社区通过党支部引领合作社发展,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全力打造七彩和村标准化苹果种植园,规划出苹果种植园区、农业研学基地、采摘示范区、西瓜大棚区等四大区域,总投资约750万元,建设用地总规模335亩,现已栽种苹果树苗约2.8万株。

“党支部引领合作社发展,有效实现了支部有带动、党员起作用、集体增收入、群众得实惠。”和村社区党总支负责人告诉记者,合作社已制定“4321”盈利分配计划,即:盈利后每年从盈利中拿40%作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纳入“三资”管理;30%盈利按照种植大户和社员入股比例进行分红;20%盈利作为合作社自留运转资金;剩余10%作为村级公益金。

群众的钱袋子鼓了,集体收入增加了,村“两委”有了更多的资金办大事、办好事,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村民。据了解,淮北市还制定了村社“分账”管理办法,全面推行“村财镇管”,进一步完善“四议两公开”等制度,突出民生福祉,把集体经济收入花在刀刃上,管好村集体每一分钱,确保村集体资产不流失。

去年,淮北市杜集区段园镇欧集村集体经济收入达68.8万元,该村先后完成7.9公里的村庄道路硬化,完成农村改厕1000余户,修建乡村公厕8座,安装太阳能路灯300余盏,大大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下一步,村里还计划修建老年人活动中心,让村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欧集村党总支书记毛冬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