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披荆斩棘、栉风沐雨。宿州61.27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5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四县一区全部摘帽。
十年不懈奋斗、创新实践。宿州各地特色产业遍地开花,村级集体经济花繁果硕,广大乡村旧貌换新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上下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扛责冲锋、创新实践,实现了人脱贫、村出列、县摘帽的脱贫攻坚目标。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后,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乘势而上、接续奋斗,稳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努力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明目标 压责任 撸起袖子加油干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全市上下尽锐出战,坚定理想信念,撸起袖子加油干,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目标,落实“六个精准”要求,深入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细化目标,压紧压实责任,把“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贯穿始终,全力打赢新时代脱贫攻坚的“淮海战役”。
经过持续攻坚,我市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县(区)全部摘帽,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完成。“两不愁三保障”全部实现,脱贫群众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都有了保障。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提前3年全覆盖,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辍学问题动态清零,贫困人口全面纳入“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综合医疗政策体系,9.65万贫困户“居有所安”的梦想变成现实,所有贫困群众都喝上了放心水。近16万贫困群众享受低保和特困救助供养,9.7万困难和重度残疾人拿到了生活和护理补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底的2560元增长到2020年的10083元。
兴产业 稳就业 激发动力促增收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抓好产业和就业,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才能真正帮助群众摆脱贫困,走上致富路。
日前,记者走进埇桥区符离镇灵寺村葡萄园,只见一串串晶莹剔透、果粒饱满的葡萄挂满枝头,一派丰收景象。工人们穿行其间,剪下葡萄,打包装箱,忙得不亦乐乎。
“为了保证每一串葡萄都以最新鲜的状态送到客户手中,工人们每天早上5点就进园采摘。”埇桥区力泉葡萄家庭农场负责人权翠平告诉记者,今年的葡萄管理得当,品质好、口感佳,深受顾客喜爱。园区现有16个大棚,占地31亩,主要种植巨峰、玫瑰香、夏黑等葡萄品种,每年产值可达30万元。
葡萄销路好,不仅增加种植户的收入,也带动当地村民就业。剪枝、分拣、装箱,工人们在园区忙碌着,异口同声称赞今年葡萄品质好。“我的工作主要是修剪枝叶,经过简单培训就能上手,一个月能挣2000多块,活不重还不耽误照顾家庭。”在大棚里干活的曹素玲高兴地说。
产业旺,则农民富。近年来,我市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优势,坚持把推深做实特色种养业作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措施和主攻方向,重点发展水果、蔬菜、薄壳山核桃、中药材、畜禽养殖5大主导产业,全面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大力开展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行动,做大做强贫困地区特色种养业,呈现出产业扶贫受益范围逐渐扩大、产业发展效益不断提高的良好局面。
稳就业,则底气足。一人就业,全家脱贫。我市把就业扶贫作为贫困群众增收的主要渠道,“实招”“硬招”迭出,“扶智”“扶技”并行,通过建设就业扶贫车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公益性岗位等举措,实现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全覆盖,让贫困群众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迎来稳稳的幸福,生活更上一层楼。
强基础 抓整治 乡村蝶变换新颜
宽敞干净的村道,郁郁葱葱的树木,清澈见底的沟塘……整个村庄一派美丽、和谐、安宁,这是砀山县李园新村给人最直观的印象。而在多年前,这个村庄却是另一副模样,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堆满了杂物,垃圾满天飞,污水遍地流,村民怨声载道。
为了将“脏乱差”变为“净齐优”,李园新村借脱贫攻坚战的东风,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全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对农村房前屋后、通村道路、河道沟旁等村庄清洁工作的“硬骨头”及道路两侧的柴草、堆放杂物等进行集中整治,对垃圾、污水、绿化、公共设施等实施管护,实现村庄长效干净整洁。针对不少村民生活习惯难以改变的现实情况,李园新村常态化开展环境卫生知识宣传,提高村民卫生意识,从源头上解决了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的问题。
良好的人居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我市整合各类扶贫资金、项目资金、涉农资金向贫困地区汇集,加快补齐贫困乡村基础设施发展的短板弱项,解决了一大批行路难、饮水难、通电难、用网难等最直接的问题,使公共服务设施从无到有,乡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大幅改善。聚焦农村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改造、村容村貌提升、村庄规划管理、管护机制建设,大力开展农村“三大革命”,推广“七要七有”示范村示范户创建引领行动,持续改善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守底线 抓衔接 巩固成果促振兴
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后,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四个不摘”的要求,聚焦“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落实四级网格化管理,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区域性返贫的底线,全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是驻村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日前,灵璧县韦集镇陈圩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吴旭升告诉记者,工作队建立了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机制,将全村737户划分为18个网格进行排查,做到情况早发现、措施早帮扶、风险早消除、成果早巩固,切实筑牢防止返贫致贫、巩固脱贫成果的可靠屏障。
2021年6月,宿州市第八批1122名选派干部响应党组织号召,有序进驻乡村振兴主战场,积极投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践。一年来,选派干部们坚守岗位、慎终如始,从“强组织、兴产业、优治理、促振兴”等方面,通过走村入户,召开座谈会、板凳会等形式,深入走访群众19.7万户、58.9万余人。切实履好职尽好责,持续推进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工作,谋划探索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新路子。突出实干导向,开展“擂台比武”,广大选派干部争先进、促提升,374个驻村工作队根据走访调研情况,带领村“两委”着力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乡村综合治理等工作,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站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新起点上,全市上下将以更加奋发向上的姿态、更加有力的举措,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奋力跑好乡村振兴的“接力赛”,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发展,农民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