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聚焦河南乡村振兴,为河南乡村振兴助力!
成都:以人居环境整治之“笔”绘就乡村美丽画卷
发布时间: 2022-09-09 17:47:47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admin 【字体: 打印

        处暑时节,走进成都市双流区黄水镇云华新村,一排排红顶白墙的民居背靠雪山、面朝花田,静静地依偎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一派清新美丽宜居景象。在成都广袤的乡村大地上,这样生态美、产业兴、农村富的公园城市乡村图景越来越常见。 近年来,成都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引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人居环境专项整治服务乡村全域振兴,推动乡村环境美与生态优、产业强、村容净同频共振,探索走出一条符合“大城市+大农村”发展特征、彰显公园城市宜居宜业优势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路径。

       “五大行动”深化环境治理 建设彰显公园城市特质的美丽宜居幸福乡村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的一场硬仗,也是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实基础。 2018年以来,成都市切实加大地方财政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投入,市本级财政直接投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年均超过4亿元,同时统筹整合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和天府绿道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等各类项目资金,打好“组合拳”,集中补“短板”,扎实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庄清洁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五大行动”,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提升。 “如今,我们村也用上了水冲式厕所,方便又卫生。”在成都市龙泉驿区柏合街道南山村,村民谢婆婆对自家改造完成后的厕所很满意。这一变化,是龙泉驿区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个缩影。 蒲江县成佳镇麟凤村以改水、改厕、改厨、改圈、改院、改线、改习惯的“七改”为重点,实施河道整治2000米,拆除圈舍200平方米,庭院整治100户,实施87户厕所空间与圈舍分离工程,鼓励农户配套完善畜禽养殖、粪污处理、户用沼气等设施,村里人居环境焕然一新。 整治行动收获显著成效:截至2022年6月底,成都市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4.4%;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率达92.3%,20户以上农民集中居住区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94.7%;99%以上的村(社区)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9%以上。 “我们立足打造公园城市乡村表达新范式,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切实巩固‘三大革命’治理成果,统筹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动村容村貌整治提升,加快建设彰显公园城市特质的美丽宜居幸福乡村。”成都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到今年底将力争创建100个美丽宜居村庄、300个美丽示范庭院,启动绿色环保低碳新村建设。

        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形成“人人参与、共同整治”良好氛围 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者是农民,受益者也是农民。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成都市以党建为引领,汇聚整治合力,构建协同联动、分线推进、全域治理、全民参与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新格局。 在成都市郫都区安德街道广福村,人居环境整治不仅是村干部的事,更是全村所有人的事。 “以前,整治环境、美化村容都是由村里买单,村民参与性、积极性不高,后期维护效果也不好。”广福村村委会工作人员介绍,村里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议事会、院落坝坝会,与村民一笔笔算好集体账,通过充分讨论,最终形成“两出两筹”模式:村里筹资出智,村民筹资出劳,以远低于市场价格实施道路改造、农村改厕、三水共治等举措。 群众从“一旁看”转向“一起干”,从“要我整治”变为“我要整治”,广福村构建起“党员分片包干、村民广泛参与”的人居环境整治新模式,成立志愿服务队12个,村里“颜值”刷出新高度。 广福村是充分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的一个典型案例。成都市鼓励广大乡村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约束,涌现出“门前三包”、环境“红黑榜”等一大批建管并重、长效管护的创新机制。各地村民自主组建环卫管护队、粪污清淘队、义务清扫队,积极开展“星级卫生院落”“最美庭院”等评选活动。同时,探索后续管护制度,采取“财政补一点、集体出一点、群众筹一点”方式筹集管护资金,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购买服务、组建专业平台等方式统筹管护村内环境。 成都市还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鼓励将维护农村人居环境等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培养群众行动自觉。同时,通过宣传群众身边的优秀典型,示范带动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提升,形成“人人参与、共同整治”的良好氛围。

       做优公园城市乡村表达 美丽乡村不断释放“生态红利” 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同时,成都市注重乡村整体风貌提升和休闲旅游发展,推动乡村形态改造和功能提升,促进乡村绿色资源深度挖掘,构建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产业发展和宜居乡村相协调的生态价值转化机制,一大批乡村旅游明星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形成宜居生活场景和多元消费场景,吸引资本、人才、游客向农村聚集,带动民宿、康养、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今年暑假,蒲江县甘溪镇明月村是游人如织的“网红打卡地”,村里的生活垃圾处理压力不小。然而走进明月村,只见房前屋后、田间地头、乡村绿道,处处整洁有序。 明月村全面推行环卫作业市场化,建成景观化生活垃圾收集点7个,发放户分类桶600个,建成可回收物自助投放点2个,开挖堆肥池11个,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实现日产日清日分类处理。随着公共服务水平和旅游承载能力日益提升,“生态红利”不断释放,明月村实现了向特色旅游名村的蜕变。 崇州市白头镇大雨村同样是人居环境催生的“网红”。近年来,大雨村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文资源,植入主题民宿、美食餐饮、民俗体验、农业休闲等业态,全村现有鲜道·幸福里、竹海听涛、春香家庭农场、老鱼塘农家乐等经营主体17家,已打造成为生态田园乡村旅游精品示范林盘。 在成都,像明月村、大雨村这样的鲜活案例还有很多。按照计划,成都市将围绕乡村振兴示范走廊沿线、主要环射通道周边重点区域,建设人居环境示范点、示范带、示范片,力争到2025年创建美丽宜居村庄300个、美丽示范庭院1000个,建成300个水美乡村,以点串线、以线促面整体提升区域人居环境治理水平。 “我们将继续坚持农民主体、广泛动员、共建共享,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品质不断提升,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提供有力支撑。”成都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