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去秋来,漫步在赣鄱大地,如同置身在一幅美丽的绿色画卷之中,处处都是绿色生态之美:一条条绿廊绿道扮靓了山山水水,一片片生态林带环城绕乡。
国土绿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作为全国最绿的省份之一,我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推进国土绿化行动,扎实推进重点区域森林“四化”建设,“生态优良、林相优化、景观优美”的成效正逐步显现,走出了一条科学化、精准化的国土绿化之路。2021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63.35%。出门见绿、行走见园,高品质的绿色空间,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从扩绿到提质 绘就绿色新画卷
初秋时节,走进泰和县芦居山林场,一排排今年新栽种的树苗迎风摇曳,展现出勃勃生机。“几年后的秋天,这里会是一道红色、紫色、黄色和绿色交织的风景线。”场长王坚说,林场在春季新种了银杏、檫木、湿地松、枫香等树种,营造的彩色针阔混交林,不仅能够改善森林重点区域林分结构,还能增强景观效果。
从“植绿”到“植彩”,我省科学推进国土绿化,不断从追求数量规模向追求质量效益转变。
南昌市按照“调结构、优品种、增色彩、美景观”的理念,栽植或插补各种彩色树种和珍贵阔叶树种,今年计划完成高品质造林3600亩,不断提升生态品位;九江市围绕打造长江“最美岸线”,近年来累计栽种绿植700多万株,绿化美化面积达3.8万亩;吉安市在培育珍贵用材树种资源上先行先试,营造珍贵树种3.24万亩、杉木与珍贵树种混交林3.83万亩、林冠下套种珍贵树种4.5万亩……
2021年,我省深入开展森林质量提升和重点区域林相改造行动,实施重点区域森林“四化”建设24.3万亩,栽植珍贵、彩叶树种786.6万株,“生态优良、林相优化、景观优美”的成效逐步显现。
“我省造林绿化正在实现由注重造林面积向注重造林质量转变,由粗放经营向科学经营转变,由过去的重经济效益向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并重转变,国土绿化实现量质齐升。”省林业局相关人士表示,培育彩色针阔混交林,可改善森林结构,打造森林景观,提升森林品质和颜值。
从绿化到美化 推窗见绿惠民生
最近,南昌市新建区柘垄巷的居民多了一个休闲好去处,家门口的一块边角废地通过见缝插绿,成为了功能完善、精致秀美的“口袋公园”。“改造前,小区边角地又脏又乱,现在建了小游园,出来散步方便很多,小朋友也多了玩耍的地方。”市民王女士说。
“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城市随处可见的公园、绿地,正在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在实现国家森林城市、园林城市设区市全覆盖的基础上,我省正大力推动县级城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截至目前已有18个县(市、区)的创建申请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复同意。按照规划,到2025年底,我省力争70%左右的城市达到省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标准、40%左右的城市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在生机勃发的乡村,我省各地把乡村绿化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利用废弃闲置土地、边角地、四旁隙地等开展乡村绿化。一批批乡村森林公园和森林乡村应运而生,一个个森林绿道和森林驿站不断涌现,见缝插绿,推窗见绿,出门赏景,让乡村更加宜居,乡愁更浓。
走进泰和县禾市镇江北村熊瓦自然村,这里依山傍水,绿树成荫,“家在林中住,身在花中游”的环境让人感到格外舒心。如今,这个“国家森林乡村”已经成了周边小有名气的生态旅游点。
从城市到乡村、从造林到造景,见缝插绿织密城乡绿化网络。截至目前,江西76个县(市、区)荣获省级森林城市称号,占应创建城市的96.2%,位居全国前列;新建改造城市公园488个,建设乡村森林公园119处、小微湿地保护与利用示范点36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