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村更美,人人都想回来住;让农民更富,家家都有挣钱门路;让农业更强,每样产业都能持续。”7月1日,淅川县召开“星旗同创”第四次工作推进会,吹响了乡村振兴的嘹亮号角。
2022年,淅川县委县政府将省、市“五星”支部创建与产业发展、文明宜居、社会治理“三面红旗”争创相融合,在全县开展“星旗同创”活动。每成功争创一面红旗,就按照涉农项目资金拨付村(社区)100万元发展费用,奖励10万元工作经费,对所在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当年每月奖励300元、其他“两委”干部每月奖励100元,60周岁以上村民进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贴。成功创建“四星”“五星”的村(社区)党组织,在省市奖励的基础上,还可享受县级“星旗同创”奖励政策,以此全面激发广大干群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广袤的淅川大地上,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图景正渐次展开。
小红薯做成“大产业”
7月23日,雨后天晴,在淅川县盛湾镇姚营、王沟、旗杆岭、袁坪等村的山坡上,一列列被打理得整整齐齐的田垄伸向远方,一株株颜色嫩绿、叶茎挺拔的红薯秧贪婪地晒着雨后的太阳,生机勃勃。
淅川“三大宝”,红薯、南瓜、龙须草。红薯种植,在淅川有多年的传统。盛湾镇立足产业发展,“盛湾镇几乎都是丘陵坡地,加上地处丹江口水库西岸,日照充足,更适宜发展红薯产业”,盛湾镇党委书记杜轶介绍。
为改变传统种植中品质较差、产量不高、销售不畅的问题,镇里引进福建南北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淅川县盛客薯业有限公司,打造集培育、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红薯深加工产业链条,公司统一购种育苗,发放给合作社、农户种植,待红薯成熟,再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确保红薯丰产、群众增收。
政策给力,服务得力,产业发展就有动力。目前,盛湾镇已发展西瓜红、蜜薯、浙薯13等种类红薯近1万亩。“去年,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种了20多亩,净挣4万多。今年种春薯,我直接将面积扩大了3倍。”全浩杰算了自家的“收入账”:种有70多亩,“西瓜红”种植30多亩,保底回收价8毛5,“淀粉薯”种植40多亩,保底回收价6毛5,按亩均5000斤的产量,扣除每亩1500元的成本,每年净收入可达15万元。“明年,我会继续扩大红薯种植规模。”目前,盛湾镇共有近千户农民种植红薯,人均增收2500元。
在推进产业发展中,淅川县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在脱贫攻坚巩固提升中的主导作用和聚集效应,建立涉农资金项目库管理制度,按照统一规划、分别申报、控制总额的原则,安排整合资金2700余万元,落实“星旗同创”项目59个。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通过资金土地入股、劳动力、设备租赁等形式,与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形成紧密型利益联结,促进农户和主导产业发展有机衔接,实现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民共同增收。截至目前,淅川县累计发展软籽石榴、杏李等林业产业38万余亩。2021年,全县林果总产量达3800万公斤,产值6亿多元,3万多名库区群众不仅捧上了“绿饭碗”,还鼓起了钱袋子。
小山村整出“高颜值”
“门口不干净啊,出来再扫扫。”8月3日一早,在淅川县金河镇东升村,王沟组理事会会长李国敏骑着电动车,带着小喇叭,沿着水泥路挨家挨户地巡查卫生情况。
东升村位于县城郊区,位置偏远。“村里原来都是‘蒙古包’,柴堆、粪堆、草堆,到处堆。鸡鸭不圈养,路上随处可见层层叠叠的鸡鸭粪。牛棚、厕所都是露天,苍蝇成群乱飞,雨水一冲,污水横流,不仅破坏环境,也影响饮水安全。”东升村党支部书记李汉强讲起村里从前的景象。
“星旗同创”开展以来,东升村广泛发动群众,以组为单位,成立理事会。群众自主选举产生会长、副会长和成员,具体负责本组的文明宜居红旗争创。理事会逐户排查,确定每户的创建方式和需要达到的效果,每打造完成一户,理事会考核、认定一户。最先达标的10户,村委给予300元的奖金。
东升村村民李奇山长年在门外的集体用地上拴牛,几十年下来,空地成了牛粪场。为美化环境,李国敏带领理事会成员三番五次到他家中动员,号召村民一起帮忙清理。在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曾经的牛粪场焕然一新,变成了如今干净整洁的东升村电影广场。
人居环境的改善需要资金支持。东升村采取帮扶单位协调一批、成功人士资助一批、爱心企业捐助一批、本村群众众筹一批、在外人员募捐一批的方式,积极筹措资金4万多元,用于统一购买建筑材料,免费发放给村民。
村里出钱,村户出工。一车车沙石水泥运进村,各家各户争先恐后地领取建材,在自己家门口大展身手。
李景朝家门口用石头垒起了“二龙戏珠”,李金绪家门前的一簇簇指甲花正在怒放,李吉章家翻修一新的砖砌牛棚里传来哞叫声……在东升村,家家有景观、户户有创意。新编的竹篾围栏、水泥地上镶嵌的“美丽乡村”石头字、山墙上“美丽东升”的彩画各具特色。旧轮胎、破瓦片、废坛子摇身一变,成了装点村容村貌的一道风景线。目前,东升村377户全部实现“旧貌变新颜”,美丽东升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文明宜居村镇创建中,淅川县紧紧围绕“村美、户美、人美”目标,根据各个行政村(社区)自然条件、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生产生活习惯等,科学规划村庄布局,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常态化组织开展人居环境“六清”“六治”整治行动,规范村六大员、塘长制、田长制等长效管理机制,推动环境整治由“一时净”向“长期美”转变。并把文明实践活动与节日相结合,与各种文明评选活动、“五星文明户”评选相结合,充分利用各种节假日,因时因季评选各类先进人物,让身边的“最美人物”成为群众争相学习实践的精神标杆,形成人人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
如今的淅川,上集镇张营村全国文明村称号熠熠生辉,仓房镇、九重镇、毛堂乡毛堂村等先后入选河南省文明村镇,89个村镇、314个乡村被评为南阳市文明村镇、县级文明村……
小积分评出“好乡风”
“原来村里乱,告状上访不断,邻里之间为个鸡毛蒜皮的小事,能在门口骂三天。”上集镇槐树洼村民李保强还记得村里当年的模样。
“槐树洼与西峡县接壤,西临鹳河,东依肖山,208国道穿境而过,是淅川的北大门,同时是典型的深山区、临路区,区位特殊,村情民意复杂,过去一度是全县的矛盾多发区、治安风险区。”上集镇肖山联合党总支书记李九成介绍。
为加强基层治理能力,槐树洼坚持“软硬”两手抓。“深化治理从‘硬’,让网格实起来。”槐树洼治保主任张琛伸出三个指头说道。一是机制全。成立社会治理综治中心,制定完善村规民约。二是排查实。建立人防网格,村级义务联防员积极收集村情民意,排查安全隐患,化解村民矛盾。三是网格密。在村内关键部位安装监控72处,织密监控网。
“‘软’是持续教化,让民风淳起来。”李九成说着从手机里打开一张“槐树洼村村民考评‘光荣榜’”,“徐胜利,累计得分175,6月得分35,得分事项:捐款10分、疫情20分、卫生5分。”表格中,各项统计栏目清楚明晰地记录了全村每户的得分情况。“我们在每年的三八节、重阳节召开群众表彰大会,村民的计分严格遵守村规民约、‘村民自治考评管理办法’,作为两次大会的表彰依据。以此让我们的村规民约真正成为村民的行为规范。”
“好媳妇”张娟、“好婆婆”江改焕、“好邻居”程俊生、“为民服务标兵”李汉峰等一批批典型人物和善行义举在槐树洼不断涌现,带动区域内整体民风向善向上。
“2021年,县殡葬一体化重大项目在槐树洼征地,其间没发生一起上访、闹事、阻挠现象,征地、附属物补偿、征地款分配全部顺利完成。”李九成介绍,良好的社会治理效果有力服务了县重点项目建设,也带来了产业发展的契机。“因为我们村和谐的环境、淳朴的民风,吸引两个超千万产值的企业入驻。现在有一部分村民在企业务工,每月可增收2600~4500元。”
2021年,槐树洼代表淅川县接受省社会治理平安建设验收,区域内“五零”达标,风清气正,人民安居乐业。“可以说,现在肖山区域已成为安全指数高、幸福感强,邻里和谐,村民互爱的乐业之地。”李九成信心满满。
据悉,目前在淅川县469个行政村(社区)中,“零上访”达标认定数433个;“零案件”达标认定数424个;“零事故”达标认定数469个。全县符合“三零”达标认定数的行政村(社区)共395个,达标率达84%。
“今年以来,淅川县干部群众坚持党建引领,立‘根’铸‘魂’,赋能乡村,在全县开展‘星旗同创’活动,全面激发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群众干事创业的澎湃热情,形成比学赶超的生动局面,汇聚振兴乡村的磅礴力量。”淅川县委书记周大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