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洼不平的山间小道变成宽阔的水泥路,家家户户在院子边就能取到自来水,坐在庭院视频聊天,深山独居的群众搬入社区,农村危旧房屋全然消失了,乡里娃们坐进了宽敞明亮的教室……谈起脱贫攻坚的成果,卢氏县双槐树乡的群众激动万分,感党恩、知党恩。2019年年底,9个贫困村“五有六通”全面达标,全部退出。2020年11月,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党建引领,制度能力建设,把稳脉搏开良方
5年前,双槐树乡交通落后、信息闭塞、农网电路老化,没有像样的村室,农村面貌贫穷落后。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1541户6122人,贫困发生率29.4%,是河南省扶贫开发重点乡镇之一。尽管这里山青水绿,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85%,但囿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保护地的制约,这一方人守着“一亩三分田”,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守旧生活。产业零碎、杂乱,增收微乎其微,出行可谓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
脱贫攻坚战役打响后,双槐树乡党委、乡政府以脱贫攻坚统揽工作全局,强化党建引领,党政一把手沉下身子、走进基层,班子成员分片包干,示范带动,全面激发干部群众内生动力。党员干部以“亮身份、做表率”勇毅笃行,在“服务群众零距离”中践行初心,在推动组织体系建设、直面现实问题中担当使命,把更新观念、创新发展思路、解决好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作为立身之本,强化作风建设,正向激励引导,在深山区奏响了脱贫攻坚的最强音。
产业就业,激活增收潜力,理清思路绘蓝图
育产业,长短结合换穷业。双槐树乡坚持把产业、就业作为稳定脱贫、实现群众增收的根本之策,围绕菌、药、果、蜜,确立“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产业发展方针,着力“扩规模、强管理,提质量、增效益”。同时,强化推进转移就业,保障群众至少有3项以上稳定增收项目,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吃穿”问题、收入问题均得到有效解决。菌:以支持产业发展政策为契机,建成标准化食用菌大棚198个,逐年扩大食用菌袋料产业规模,年产量稳定在1500万袋以上,食用菌产业成为群众增收的“聚宝盆”。药:5年来,政府引导群众充分利用荒山、坡边发展连翘16500亩,全乡呈现出“春赏黄花夏采茶,秋天采药笑呵呵”的丰收景象。群众不误闲时,出菇换茬期在荒坡边上、山林深处精心打理着自家种植的天麻、猪苓,30万穴天麻为群众增收注入了新动能。果:全乡发展猕猴桃520亩,配套设施日趋完善,在合作社的精心管理下,初果期实现3000元/亩的效益。“盛果期每亩能摘1000斤至1200斤猕猴桃,市场批发价5元/斤,我种的300亩猕猴桃每年能赚150万元。”种植大户王红静说。蜜:探索“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带动42户群众发展中蜂养殖320箱,建立森林蜂场5个,建成中蜂育王基地1个,成为全县中蜂扶贫产业的策源地和示范基地。党委、政府在优化产业结构上持续发力,采用种子和地租补贴相结合的办法,鼓励群众发展辣椒520亩;以宠物粮食品加工厂原材料需求为支点,引导群众发展黄粉虫1万余盘,高效产业蓄势待发,有效补充了弱劳动力增收短板。
活旅游,以红映绿促振兴。双槐树乡党委尊重历史,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底蕴优势,确立“以红促绿、以绿带红”的发展思路。为缅怀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传承革命优良传统,激励后人牢固树立忠贞不渝的爱党爱国理想信念、历尽艰险的吃苦精神、坚韧不拔的斗争意志、英勇善战的优良作风,建设红军驿站,建成集党性教育、红色旅游、拓展训练、度假避暑、休闲康养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活动场所,解决了群众就近就地就业问题,推动第三产业健康发展。同时,依托九龙山景区旅游资源丰富、景点奇特的优势,引来郑州银基集团投入资金2000万元,重新开发九龙山景区。目前,部分景点提质改造有序推进,2年内将建成4A级景区。
抓就业,增加收入拓渠道。为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党委、政府狠下功夫,推进转移就业,多渠道联系技能培训部门,深入开展中药材种植、核桃树病虫害防治、家政服务、烹饪技术、电商、电焊等实用技术培训,培训2600余人次,群众就业技能大幅提升。通过精准组织、精准对接、精准服务、精准选派,持续扩大就业规模,在微信交流群发送用工信息,摸准劳动力的基本技能和就业意向,及时对接用工企业,引导群众选择合适的就业岗位,全乡转移就业5300余人。
借金融,助推产业强支撑。全面深化金融扶贫试验区建设,优化服务保障,加快贷款投放力度,保障产业持续壮大。5年来,发放小额贷款1750笔8603万元,户贷率60.66%,累计户贷率125.18%,位列全县第二。2021年,新增扶贫小额贷款104户518万元、新型经营主体贷款2家70万元、边缘户7户贷款21万元,彻底解决了群众发展产业资金短缺的问题。
通过培育产业、激活旅游、推进就业、金融扶贫多轮驱动,群众增收基础全面夯实,增收项目不断叠加,彻底解决了群众靠啥发展、拿啥致富的根本问题。
精准施策,加快项目推进,咬定目标展新彩
紧盯项目建设,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道路交通:4年来,累计投入资金2575万元,新建通村和通组道路73.584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560盏,所有行政村与外部连接的道路全部打通,村村通客运班车。水利:累计投入资金663.27万元,实施饮水安全项目12个,4146户群众饮水安全得到稳定保障。建设公路、耕地护坝6.3万余立方米,保护公路23公里,保护耕地600余亩。电力:改造农网线路150公里,行政村、自然村生产生活用电覆盖率100%。综合文化活动中心:累计投入资金528万元,建设11个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村村具备“七个一”标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大幅提升。教育:投资3699万元,实施双槐树中学易地新建项目,占地35亩,建设占地面积15474平方米,建筑面积12182平方米,顺利通过省基础教育均衡县验收,图书、仪器、体音美器材达到省一类标准。卫生:先后4年投入资金105万元,建成11个标准化卫生室,配备了医疗服务设施。配齐执业(助理)医师12人,医疗设施完善,群众就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网络通信:网络覆盖率100%,实现所有行政村通宽带、自然村通网络。广播电视:通过安装有线电视、发放卫星接收设施等方式,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
激发内驱动力,扎实推进集体经济“破零”工程,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和村级组织带贫能力全面提升。光伏发电促进集体经济持续增收。全乡建成11个村级光伏发电站,年收益突破50万元,村集体经济持续稳定。产业大棚巩固集体经济资产收益。全乡建成198个标准化食用菌大棚,通过资产收益,为村级集体经济不断注入活力。
抓实易地扶贫搬迁,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边远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针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实际,结合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建成双槐向阳社区和寺合院中心村安置点,全乡贫困户479户1984人入住新房,其中县城安置295户1256人、乡镇安置184户728人。2020年3月,全面完成搬迁人口户籍转移工作,实现了搬迁群众自主管理,共享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政策,搬迁群众办事有场所、议事有组织、纠纷有人管、困难有人帮的机制逐步形成。
政策落实,强化社会保障,夯实责任防返贫
为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所有群众住房、医疗、教育保障政策全面落实,双槐树乡对无劳动能力、老弱病残等人员加大保障力度。一是低保提级扩面,增强保障功能。提高保障类别,落实低保提级66人、扩面新增14人,符合五保供养条件的应纳尽纳,26名集中供养对象、156名分散供养人员衣食无忧。二是提升参合率,全面解决医疗保障问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覆盖率99.8%,脱贫人口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和贫困人口大病兜底医疗保险五重保障。全面落实大病集中救治、慢性病签约、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等医疗服务政策,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达到90.4%,1206名慢性病患者享受在家服药与住院治疗同等待遇,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得到有效解决。集中办理残疾证826人,享受护理补贴330人,享受生活补贴285人,发放辅助用具98人,实施无障碍改造63户,进行康复治疗81人,针对性开展残疾人就业培训39人。三是“危房清零”,全面保障群众住房安全。坚持“危房不住人、住人无危房”的原则,聘请技术人员对全乡农村所有房屋进行鉴定,把符合条件的农村危房全部纳入改造范围,危房清零见底,群众住房安全均得到有效保障。四是积极开展控辍保学活动,教育保障政策应享尽享。在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积极开展控辍保学活动。穷尽一切措施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534名,无因贫辍学学生。教育扶贫资助政策全面落实。营养餐改善计划应享尽享,兴教育、育人才根基不断夯实。
志智双扶,激发内生动力,精神文明树新风
大力弘扬“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扶一把站起来”的卢氏精神。通过身边人讲述身边事,帮助贫困群众摆脱思想贫困,树立自强自立意识。持续深化“文明诚信家庭”创建,表彰“好媳妇”“好婆婆”“孝赡敬老”等先进个人,积极营造向上向善的社会风气。全乡8个行政村和向阳社区共建成9个双扶驿站,通过贫困户主动作为、崇尚文明新风等向上向善的行动,量化积分,兑换物品,形成劳有所得、多劳多得的正向激励机制,牢固树立勤劳致富、脱贫光荣、诚信友善、文明和谐的价值取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全乡呈现出涵育新风正气、共促文明和谐的良好态势。
回首过去,党委一班人秉承初心、砥砺奋进;展望未来,新一届领导班子壮怀激越,铿锵前行。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接续乡村振兴的交汇期,双槐树乡在比学赶超中笃定前行,在创新实干中开拓奋进,守正创新抓机遇、锐意进取开新局,正在以激昂风雨无阻向前进的豪情、凝聚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力量,赓续敢为人先的锐气,传好脱贫攻坚的接力棒,开启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