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聚焦河南乡村振兴,为河南乡村振兴助力!
焦作:共建共享全民高品质生活
发布时间: 2022-11-12 16:35:22 来源:焦作市农业农村局 编辑:admin 【字体: 打印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十年间,焦作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践行为民宗旨,带领焦作人民以“特别能战斗”精神,创造创新、共建共享,开创属于自己的高品质生活。焦作市民的高品质生活,究竟是怎样的?

  脱贫户的笑脸、城乡居民的笑脸、留守儿童的笑脸、独居老人的笑脸……一张张幸福笑脸、一曲曲幸福欢歌、一幅幅幸福剪影,构成了不断追寻幸福生活的美好图景。

  十年漫漫征途,幸福故事多多。每一张笑脸背后都有着感人故事,让我们采撷其中最美丽的笑容,讲述他们最动人的故事,收藏这段最美好的时光。

脱贫群众日子甜 乡村振兴绘新景

  “厂里月月按时发工资,逢年过节还有福利,真不赖!”10月13日,在博爱县磨头镇电商产业园里,该镇柳庄村脱贫户顾海霞高兴地说,“这几年,我在车间上班手里攒了钱,俺家盖起了三层小楼,日子过得好着哩!”说着,顾海霞的眼睛笑成了弯月牙。

  家门口的岗位托起稳稳的幸福。顾海霞到焦作市恒轩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工作已经5年多了,在这里实现了从农家妇女到月收入4000余元产业工人的人生蝶变。

  脱贫群众日子甜,脱贫村也喜事连连。

  10月份,沁阳市柏香镇南西村的蔬菜大棚里,螺丝椒喜获丰收。“我们种了8个大棚的螺丝椒,每天采收2500公斤,预计能收入150万元。”南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寿金喜上眉梢。

  南西村曾是省级贫困村,近年来,村里建设了10座高标准温室大棚,大力发展羊角蜜、螺丝椒等特色种植产业,走出了一条以农业产业兴旺助推乡村振兴之路,成为我市脱贫村发展产业、富民强村的先进典型。

  金秋十月,收获时节。怀川大地上,脱贫群众有活干、有钱赚,幸福生活比蜜甜;脱贫村美起来、富起来,乡村振兴绘新景。

  脱贫攻坚期,我市按照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加强领导、压实责任,强化措施、精准发力,以对人民负责、对时代负责、对历史负责的豪迈气概,打响了一场彪炳史册的脱贫攻坚战,取得了脱贫攻坚重大胜利,10.73万贫困人口脱贫,190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序列,书写了“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壮丽篇章。2021年,全市脱贫人口年人均收入1.33万元、增幅达9.3%,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在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中成绩居全省前列。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之年。我市把支持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点,加大政策资金和金融资金投入力度,支持果蔬种植、特色养殖、民宿旅游、休闲农业等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持续推广应用直接帮扶、托管帮扶等12种产业帮扶模式,强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脱贫户(监测对象)+金融”等有效帮带模式,将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嵌入产业链条,以产业发展带动脱贫群众增收。

  推动产业发展,增强“造血”功能。今年全市投入财政衔接资金2.2亿元用于产业发展,实施产业帮扶项目120个,可带动3.09万人(次)脱贫群众增收;为4284户脱贫人口发放小额信贷9842.08万元,为19家帮扶企业发放精准帮扶企业贷款1.44亿元,帮扶脱贫群众1725户。

  多措并举,持续推进稳岗就业。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结合雨露计划,组织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先后开展“春风行动”、脱贫户(监测对象)普通高校毕业生“三百三确保”就业帮扶行动等专项行动,优先保障脱贫劳动力和监测对象务工就业。同时,统筹以工代赈、参与衔接资金项目建设、帮扶主体吸纳、公益岗位安置等方式,畅通就地就近就业渠道,确保“应就业尽就业”。

文明城市大家建 共享美丽好时光

  市民王欢家在天河公园附近,每天清晨或傍晚,带着孩子到天河公园散步,闻闻花香、听听鸟鸣、看看绿植,对她来说,这就是高品质生活。

  市民张爱国家住都市花园馨园小区,每年冬季能用上温度达标的暖气,对他来说,这就是高品质生活。

  家住新新花园顶层的赵先生,楼栋前几年加装了电梯,解决了下楼难的问题。76岁的赵先生说,不再爬楼梯,真是太幸福了。

  南水北调绿化带华丽蝶变,大沙河涅槃重生,98万名群众喝上了甘甜的丹江水,礼让斑马线成为城市风景……焦作人在一件件民生实事中享受到高品质生活。

  文明城市创建,助力城乡居民生活更有“品”。本着“城市创建为人民”的初心,经过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2020年,我市成功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

  文明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市委书记葛巧红在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以发展改善民生、以民生推动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成就感、荣誉感。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全市上下同心协力、并肩携手,启动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工作,进一步提升创建水平、巩固创建成果。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方便百姓生活,下足城市建设的“硬功夫”,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

  城市扩容提质。火车站南广场建成投用,南水北调两个配套水厂通水,中原路、东海大道等多条城市交通大动脉建成通车。

  改善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城中村和棚户区54个、农贸市场18个、背街小巷161条、老旧小区859个,受益群众超90万人。

  实施河道生态治理。建成多个环城水系、湿地公园项目,市内的大沙河、群英河等河道在重大汛情中发挥重要泄洪排涝作用,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设施安全。

  打造“城市公园”。北部山区生态复绿71.5平方公里,南水北调绿化带华丽蝶变,苏蔺体育公园、沁泉湖公园以及60余个“口袋公园”点缀全城。

  文明实践润心田。构筑起覆盖全市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网络,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3000余支,累计开展各类活动5000余场次,惠及群众300多万人次,让新时代的阳光雨露走进千家万户。

基层治理暖人心 百姓生活高品质

  一床被褥有多温暖?一串钥匙让人多放心?

  对于马村区冯营街道东苑社区82岁的闫秀华老人来说,一床被褥是11年持续不断的温暖,一串钥匙是这名独居老人对社区沉甸甸的信任。

  整整11个年头,闫秀华没有自己动手拆洗过被褥,全是东苑社区工作人员帮忙拆洗。和她享受同等待遇的,还有东苑社区65岁以上的130多位老人。

  闫秀华的家门一共有两把钥匙,一把自己拿着,一把放在社区。正是因为这把“放心钥匙”的存在,有一次,闫秀华突然在家犯病,社区干部第一时间拿着钥匙开门进屋,温暖了无助的老人。像这样的家门钥匙,东苑社区办公桌的抽屉里还放着十几把。

  一床床被褥传递的温暖,一串串钥匙沉淀的信任,在冯营街道党工委书记王明月心里,就是幸福和谐的样子。

  在待王街道“党建+”调解员工作室内,调解员但凡遇到合适的机会,就会向居民耐心讲解防范新型电信诈骗的小知识。他们春风化雨般的语言,带给村民们平安和祥和。

  在九里山街道,社区党员干部在参与防疫防汛、服务老人、“三零”创建等志愿服务中个个“一马当先”,兑换出一颗颗“小红星”,释放以“五星”支部创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火热激情。

  马村区基层治理中的一个个小故事、小妙招、小服务,是我市基层治理的缩影,焦作市民的高品质生活,离不开这样的点点滴滴。

  近年来,我市尽心竭力办好民生实事,10年累计民生支出1839.1亿元。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壮”,在全省率先实现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全覆盖,作为全省唯一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标准化试点市通过国家验收。

  统筹推进城乡建设,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居全省第五位,获得全国“四好农村路”建设市域突出单位、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先进市称号。

  着力提升城乡治理水平,扎实开展“三零”创建和城乡基层治理“六大行动”,连续6年被评为全省平安建设优秀省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