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黔南州建成安置点108个,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改变了24.73万人命运。
实施“九大工程”,倾力打造后续扶持黔南样板
近年来,黔南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的殷切嘱托,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机遇,聚焦搬迁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投入各项资金4.88亿元,实施党建引领工程、就业增收工程、产业发展工程、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基本公共服务提质工程、社会保障增效工程、社区治理服务工程、文化自信融入工程、防返贫监测帮扶工程等“九大工程”,倾力打造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黔南样板。2020年,三都、罗甸两县被国家发改委评为易地扶贫搬迁成效明显县;2020年、2021年连续2年获得贵州省政府督查激励通报表彰。
强化“五个协作”,奋力打造东西部协作典范
按照“中央要求、黔南所需、广州所能”的思路,广州市累计投入7.12亿元(占广州帮扶资金24.7%)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
强化组织协作“定方向”。首先,建立组织协调机制。广州在黔南成立工作组,选派7名干部常驻办公,29名干部到县(市)挂职,并与黔南州共同建立了州、县两级党政主要领导定期带队互访机制。其次,建立项目合作机制。通过项目找企业的方式,先与意向性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按照企业生产需求建设项目,确保建成后即投即用。三是建立干群协商机制。凡是事关搬迁群众切身利益的项目,充分与村社区的“两代表一委员”和居民代表协商,架起干群之间的“连心桥”。比如,龙里县奋进社区的民族文化广场、三都县城南社区的多功能运动场等项目,深受群众欢迎;独山县鄢家山社区食用菌车间项目,给当地群众带来了实惠。
强化就业协作“增岗位”。一是强化就业推荐。以春节务工人员返乡为契机,节前召开就业座谈会和现场观摩会,节后组织专场招聘会,多形式帮助搬迁群众解决就业。2023年以来举办招聘会142场次,提供就业岗位23万个。二是强化政策落实。严格落实稳岗、交通、场所租赁等各项就业创业补贴政策,有力促进了搬迁群众就业。2020年以来,兑现各类创业就业补贴达4985万元。三是强化跟踪服务。在东部城市设置32个驻外劳务协作站,99个安置区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专门为务工人员提供岗位信息、政策咨询和维权服务。截至2023年1月底全州就业落实率达94.5%。
强化产业协作“助增收”。一是打造特色产业。聚集“生猪、茶叶、刺梨、蔬菜、水果、中药材”六大主导产业,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2020年以来投入协作资金1.25亿元实施产业项目,既盘活了迁出地资源,又增加了搬迁群众收入。二是共建产业园区。按照“广州总部+黔南基地”模式,共建了15个产业园区,引进了82个劳动密集型企业,解决了7491个脱贫劳动力就业。如,惠水县引进的贵州省潮映大健康饮料有限公司,企业就建在安置区门口,成为东西部协作共建的典范。三是建设“五有车间”。利用安置区空置的商业铺面和周边园区闲置资源,采取新建、改扩建、技改的方式,推进“五有车间”建设,实现搬迁家庭在家门口就业。目前,建成五有车间240个,吸纳4537名搬迁群众就业。
强化治理协作“强能力”。一是创新引进社工服务。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广州心明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知名社工组织进驻安置区,共同参与社区养老、托幼、纠纷化解等工作,既弥补了基层组织治理短板,又培育一批本土社工人才。二是创新开展干部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60名社区干部到广州对口帮扶城市社区跟岗锻炼;邀请中山大学教授赴黔南讲授社区治理,提升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强化医教协作“提质量”。一是完善配套设施。坚持“安置点建在哪、教育医疗设施就建在哪”的原则,在安置区建成学校108所、卫生院(室)55所,补齐了医教短板。二是强化对口帮扶。广州组织313所学校、80家医院与黔南州366所学校、81家医院开展结对帮扶,选派优秀教师和医务人员334人次到黔南工作,黔南州选派406人次到广州跟岗,提升了医教水平。三是提升教学质量。采取共享线上课程、远程连线等方式,将广州优质课程、教案、辅导资源与全州师生共享,提高了教学质量。
探索“五种模式”,全力保障搬迁家庭新增人口住房
根据《贵州省切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人口新增住房需求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黔南探索“五种模式”满足搬迁家庭新增人口住房需求,目前解决了住房的搬迁家庭846户,占急需解决住房户的95.4%。
统筹闲置房“享优惠”。鼓励搬迁家庭租赁、购买安置区的剩余住房,按当地公共租赁住房标准支付租金,购买在人均20平方米以内的,按审计建设成本价计算,超过部分按市场评估价执行。已有65户享受安置住房保障。
统筹商品房“提品质”。指导县(市)制定搬迁群众购买商品房的奖励政策,人均20平方米以内的,按500元每平方米补助,超面积之外享受其他优惠政策。已有42户购买商品房。
统筹公租房“保基本”。指导县(市)将搬迁群众纳入当地公租房、廉租房保障范围,保障新增人口家庭的住房。已有40户享受城镇保障房的政策。
统筹自建房“调功能”。对一户一宅的安置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并经审批后,允许群众改扩建或加层。已有252户对自建房进行改扩建或加层。
统筹租赁补贴“惠民生”。对周边没有公租房、廉租房的安置区,按照当地公共租赁住房标准,给新增人口家庭发放住房租赁补贴。已累计发放住房租赁补贴87.26万元,覆盖搬迁群众447户。